领导干部必读面对犀利提问,你如何接招

圣人先贤,曾借用“九鼎之宝、百万之师”来比喻语言的力量。

领导干部与人交流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有的甚至犀利又带有挑衅意味。

如何回应,充分考验着说话者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艺术。

说的巧妙,能让对方心悦诚服,措辞不当,则会引起误会。大多数人不乏知识与智慧,缺的可能只是说话的技巧。今天,我们梳理了几个精彩问答,一起来体悟其中的技巧。

加里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一位杰出的宣传家。一次,他向某地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作了详尽严谨的论证,听众还是不得要领。这时,有人问:“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

加里宁反问:

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脚还是左脚?

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最简单的常识。在向大众传达信息和观点时,讲得又专又深、或又空又大,就等于白说。深入浅出、通俗形象,大众才能更好地理解。当然,这离不开对问题核心的正确把握。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介绍我国建设成就。有记者提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回答:

有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

面对不好回答的问题,可以退为进,对问题进行“曲解”,巧妙化解,借助语言艺术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位西欧的外交官想要戏弄某非洲国家的大使。在联合国所召开的重要会议中,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颇为自得的点子,他假装很有礼貌地问那位大使:“贵国的死亡率想必不低吧?”

正当他心里暗自窃喜之际,那位民族自尊心遭受伤害的非洲大使却面不改色,他稍徽思索之后,既没有正面回答,也没有默不吭声,只是冷冷地说道:

跟你们样,每人死一次。

答非所问,避实就虚,表面上看似作了概括的回答,却把难回答的实质性问题避开。这样的回答巧妙有力,有时候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

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好处,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风趣显风度,庄重显力量。当处于优势的一方发难时,硬碰硬要不得,最好的办法是用庄重且风趣的语言,以软击硬。

(来源:中国青年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