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练字打卡的题目是一首向子諲的《蓦山溪》,由于我的疏忽,上期在布置题目作者的名字少了一个“諲”字,结果这次好多同学在写作业的时候,也同样漏了这个字。另外也提一下,“蓦”这个字的读音是“mo”,不是“mu”。
蓦山溪/宋向子諲
一阳才动,万物生春意。
试与问宫梅,到东阁、花枝第几。
疏疏淡淡,冷艳雪中明,无俗调,有真香,正与人相倚。
非烟非雾,瑞色门阑喜。
再拜引杯长,看两颊、红潮欲起。
天教难老,风鬓绿如云,对玉笥,与芗林,岁岁花前醉。
另外,这次也是由热心粉丝EvanLi负责挑选作业和点评。下面是本期的作业情况。
01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书写技法娴熟,章法布局精妙,这幅作品疏密得宜,平整均匀,美中不足,“香”的笔法,有待商榷啊。
02
这一幅作品通篇血脉畅通,也可谓形神兼备,形断意连,遗憾的是款的缺失,以及“俗”旁边多的三点水不知为何啊,总之影响作品的完整性和观赏性。
03
古法传承,行气连贯。好的作品总会让人不免多看几眼,放大看也确实更见功力,也就因为多看几眼,感觉“云”多一折笔吧!再者,如果章法布局上略加调整,疏密有度将会臻于完美。
04
可以很明显看出,作者在书写时极力去表现毛笔书法中的那种游丝牵引的韵味,但个别字比如“前”“醉”“再”就前人行草技法而言稍显随性。当然“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就通篇而言,行笔流畅,颇具美感。
05
书法中总有一种用笔朴素内敛的书风,这幅作品就给人一种恬静淡雅之感,特别能反应创作者心态恬淡自如,心手双畅,作品形象自然。
06
就技法而言,这幅作品融入其他书体笔法,在硬笔变体书法中可谓别具一格,整齐平整,布局讲究。
07
我相信书面作品一定会比拍摄的会更有观赏性,结体正欹朽生。个人愚见,如果作者能尝试着增加一些错落和行笔的游丝牵引,会让这幅作品更添韵味,落款印章稍加调整也会更加完美。
08
创作者通过笔锋的调整,在书写中营造一种错综变化,浓淡相宜的感觉,同时也体现出跌宕起伏的力量感和节奏感。如果说吹毛求疵,那就希望老师在布局上稍加调整,不然略显拥挤局促。个人感觉调整后就会“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09
起笔有势,张弛有度,行笔的律动感较好。个人认为,有的字如果能引入行草古法技法会不会更好呢?特别是“再”字。“动”字非要找到与之相似的古人写法,可效仿文征明的技法,稍加斟酌。
10
这期作品而言,创作时通过笔锋调整使得形态上产生了轻重,粗细交替变化,颇具节奏感,布局疏密有度。
11
行笔虽然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变化,但行笔自然流畅,畅滞相声,不乏宁静雅致。还是希望章法稍多加雕琢啊。
12
行笔自然,技法娴熟,错综变化,虽“门”“前”两字行书技法略显简单,但还是那句话“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13
一幅融汇其他书体书写技法的作品,结构和用笔个性鲜明,平正均匀,个人认为如果不选用洇的纸张或墨色,会不会能更清晰的表现笔画特色呢?
14
汉隶书风的硬笔佳作,加之书写纸张,古香古色韵味十足,神采厚重。
15
变体隶书硬笔作品创作出了特有的风格,行气自然,书风淡雅。
16
这幅作品所呈现的书风古拙,浑厚。如果章法稍加调整会具观赏性。
17
就传承古法而言,这篇作品颇具质朴古风,行气自然,唯稍显局促。
18
书法是一种传承,继承前人的同时,都在谋求创新,这幅作品如果能在章法上稍加调整,增加一些笔画的收放错落变化,特别是不能过于过多的强调某一笔,比如:“前、醉,倚”。
19
之前也看过这位的作品,书风质朴,可能追求的就是书法中的斜正或侧正,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走形,影响结字,比如“看”字。个别字还需要加强竖钩的书写,行笔中略有抖笔。
20
比较欣赏这幅作品的行气和节奏感,个人觉得因为书写工具的先天不足,硬笔终归不能像毛笔一样在行草中更多的去表现虚实对比,计白当黑的那种美感,也难以呈现点画线条在空间组合中的整体和谐,就这幅作品而言,如果换种书写工具或许作品更有观赏性。
21
这幅,对于这种“洇”写多少感觉弄巧成拙,特别还不是宣纸那种虚实效果,个别字的结构感觉处理的不够好,确实有点不知道怎么评价。
22
还有其他几幅,有特点但也有问题,要么是布局问题,要么就是书写问题,比如最后一篇飘逸有,但略带江湖气息(和我一个缺点),而且拍笔影响观感。
不知道大家对本期的作业和点评感觉如何呢?如果有哪位朋友也想参与进来点评作业,可以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