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昆明是老昆明人回不去的执念,而每个老昆明人却能在他的画中找到自己的归属。画家蒋凌用“画”说昆明,多幅“老昆明”,每一幅都有故事,每一幅都是岁月的痕迹。接下来,他还要画云南,把云南的大好河山与少数民族的独特色彩收藏到自己的画里,分享给更多的人。
蒋凌的画笔“以绿水青山为形,以乡愁乡韵为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从小喜欢绘画深受父亲影响
“以我之画笔记录彼时的昆明,记录昆明的历史文化和一段段沧桑岁月,仅以此安抚自己灵魂深处对过往生活的一缕柔情和淡淡回忆。”蒋凌说。
年,蒋凌出生于昆明。他的外婆家在老昆明市中心南屏街旁的高山铺,他从小在那里长大,热闹的小巷、阳光甚好的四合院,邻里间你来我往,老昆明的样子就这样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小学四五年级时,蒋凌喜欢上绘画。“我很感恩的是,父母从小就支持我的爱好。”蒋凌想画国画,父亲就为他报了国画班。当时条件不好,他只能在草纸上画,墨刚沾上就立马晕开了。就这样,蒋凌坚持去上课,从草纸画到了宣纸……
“我从小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的背影。”蒋凌说,父亲蒋高宸是一位民族建筑专家,除了从小支持自己的爱好,对其绘画创作的影响是深切的、终身的。蒋凌说,小时候一家4口住在一起,不管他几点醒来,父亲都在写作,那个奋笔疾书的背影是蒋凌一直以来勤勉绘画的标杆。“直到现在,我父亲已经85岁高龄,但他依旧每天写作。”
10多岁时,蒋凌跟随父亲到云南的各个州市写生。父亲测量民居和古建筑,蒋凌在一旁画草图、画速写。17岁,蒋凌在父亲的鼓励下考入云南艺术学院,“在那个年代,单纯的绘画养不活自己。”思量之下,蒋凌选择了学习设计专业。
如今,已经从事近30年人居环境设计的蒋凌,始终将绘画贯穿自己的生命,做设计工作的同时,他还担任着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云室协设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副会长,文达画廊董事长等职务,但他仍坚持将所有的碎片时间付之于绘画创作。“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回家挑灯夜战伏案创作。能够整日画画的周末,于我而言,已是最好的休息。”对此他乐此不疲。
一次机缘下他倾心于钢笔画
绘画创作的道路上,蒋凌也曾画过油画和水彩画,然而在一次帮父亲出书的机缘下,蒋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
年,父亲要写一本关于昆明城市建设的书,书中需要插图,但一些照片历史太久不清晰及存在版权问题,于是让蒋凌根据资料来帮他画钢笔画作为插图。这一画,就成了系列,成了规模,成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创作执着。
“在我的记忆深处,对老昆明始终有着抹不去的情感。”当情感化为灵感,他说:“我希望记录下我们从小生活过的老昆明,把它系统地画一遍。”到目前为止,在蒋凌的画笔下,已经诞生了多幅老昆明的“记忆”。作品中少部分是写生,更多的是描绘了昆明的旧光景,为此蒋凌还大量参考了莫里循(—)、方舒雅、美国飞虎队员威廉·迪柏等在昆明拍的第一批彩色玻璃反转片以及一些无法考证出处的图片。当画到幅左右时,身边的朋友纷纷主动发来各自手头的历史资料供他参考。
蒋凌感慨,通过作一幅幅钢笔画,他对昆明有了新的认识,结合幼时的生活记忆,让他感到自己在这个城市的根扎得更深了些。“完成一幅钢笔画需要四五个小时,其间的难度在于既要准确地还原建筑、街巷,也要恰当地艺术夸张;在梳理昆明古城历史形态和建筑语言的同时,要让画面保持松动和美感,要在似像非像间找到一种平衡。我尝试着把速写、连环画和素描的绘画技法混合起来,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一支钢笔、一张水彩纸,偶尔用水彩着色;去融入一种情绪,尽可能把自己带回那个时代,在画的过程中处理好细节,从开始到结束几乎一气呵成。”
“虽然我以钢笔画的方式去记录,但我不希望画得太过于具象。”蒋凌说。他的作品独具特点:远看,一眼望去是卡瓦博格峰,而走近细看,它却是解构的,放大之后,画作上是无数的三角形、矩形和小色块。蒋凌的儿子蒋若禹在为他梳理创作脉络时这样说:“我父亲注重用笔的轨迹和手感,其画面充满了细碎的点与线,凑近了看,会迷失在充盈的细节之中而寻不见任何现实的形体,像是面对纯抽象的形式语言。画面绝不强调单个建筑或形象,而始终着力掌控着整体的空间关系,让点、线、面如网般摊开,沿着整体的空间关系增长。”这就是蒋凌独特的艺术符号。看蒋凌的画,一眼就是云南,一眼就是蒋凌。
想让更多人看见云南的美
年9月,蒋凌的“画说昆明”画展举办,展出笔下老昆明系列画作中的多幅,展现了老昆明城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情怀。蒋凌回忆起当时画展的情形颇为感动:“那次画展,从开幕至结束,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我就知道画展是很打动人心的。”最令蒋凌震撼和难忘的,是一位远道而来的86岁高龄的周奶奶。她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途中还走错了路,专程来到画展现场寻找她的出生地——马市口的振华西药房。周奶奶找到画中的家后兴奋无比,眼含热泪在画展上流连近4个小时才蹒跚离开……蒋凌说,这就是这次展览的意义。“我握住笔的手,也跟随着奶奶的手在颤抖。她跟随着我的画,我跟随着她的心,一起‘逛’了86年前的马市口!”
今年,蒋凌又有了一个新的计划。他要继续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云岭大地,用三五年来准备“画说云南”画展,如今他已创作以云南为主题的画作多幅。
为表现出云南山水之美与云南少数民族的独特色彩,蒋凌在云南系列的众多画作中为纯粹的钢笔画添上了颜色,变成了一幅幅钢笔淡彩画。“云南具有丰富的人文地理条件,多样性就是它的特点。比如从海拔几十米一直到海拔几千米,风景在不断变化;再如云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装和民居,又是不同的色彩,这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我们的古镇,我们的老街,我们的桥,云南是画不完的,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画一点,让更多人看见云南的美。”
“要抓紧这几年多画一点。一个地区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很多老的东西消失。有一次我去大理写生,那里有一栋旧房子,我刚画完第二天它就被拆了,还好我的画留住了它。要趁着它们消失前多记录一些。”丽江、大理、建水、腾冲……蒋凌说,要把它们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记录下来。
本报记者费丹艺文蒋凌供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