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寻甸:兰亭得主欧亮观二爨原刻,有这九大心得!
题记:不久前,第六届兰亭得主欧亮前往云南游学,专门观看了被康有为盛赞的《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并且针对魏碑学习经历与学生进行了分享。
得知他回来,记者针对本次游学进行了专访,揭秘他如何通过二爨打通魏碑学习的任督二脉,总结下来一共有九个心得,详细访谈如下——
访谈实录
1、听说最近云南游学,专门去看了二爨,平时都是临帖,这次看了原始的石刻,觉得其中有什么异同?这次游学都有哪些收获?
欧亮:这次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特意去参观了朝思暮想的《爨宝子碑》,带领了30多个学员一起去的,汽车开了好几个小时,一路上各种想象,路程比较偏远,各种期待。
到了碑林大门,雄伟壮阔的大门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迫不及待的想进去看看原石,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爨碑亭,推门便看见了心目中的《爨宝子碑》原石刻,没想到这么小的字!
平时各种印刷出版物让我想象联翩,生在遥远的云南,梦幻一般的期待,当看见原石刻,真实的面貌着实吃惊不小,平时我写这个碑都是30CM左右大的字,爨宝子越大越能体现出它的苍茫野逸,平时我都是写大字为主,字帖上体现的只是字形的准确性,原石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虽然对字帖比较熟悉了,但还是怀着敬畏之心仔细揣摩着每个细节。
当初古人的想象力成就了这块千古奇碑,我在学习这块碑的时候,有以下几个阶段:1、描摹期,2、想象期,3、融合期。多年来,这三个阶段让我有了对他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在实践中慢慢思考未来的方向。
这次实地参观之后,每个学员都现场临写了这块碑,用自己的想象力书写一个大字,这个字由自己挑选,不以写像为目的,而是发挥性情,往自己理解的方向去写,这样就很大程度脱化僵硬的束缚,把它变成自己的理解,同时更深刻的认识到书写性在碑刻学习的重要性。
2、这次云南之行结识全国很多魏碑书友,您觉得大家在学碑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都有哪些?克服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欧亮:云南的面授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南方和北方的都有,但是现在学习资料的便利性,已经感觉不到南北书风有很大的区别了。
我自己生活在南方,却喜欢北碑,北方也有写帖很厉害的书友,学习魏碑,不要太注重刀刻味,把能够体出现刀刻味作为追求魏碑的真谛就是个误区了,自然书写状态下所形成的方笔是最好的。
费了很大力气去追求方笔,那么笔法的关联性就会受到束缚,审美也会因为笔法的偏窄而狭隘,比如,一个方笔需要3到4个动作才能完成,那么我们可以用2个动作去行笔,2个动作体现书写的自然规律,所以,魏碑的书写性是关键。
方笔掌握之后,就要把多余的动作慢慢做减法,不然像是背着包袱前行,费力而不讨好,这些我们可以从清代何绍基、赵之谦、于右任他们身上看到这一点,基本不计较刀刻的方,而是书写性放在第一位,所以,路子写得很宽,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
3、据我所知您学魏碑有三个阶段,第一、主攻墓志,第二、钻研造像,第三、专研碑版,对于书法爱好者你觉得《爨宝子碑》什么阶段学习比较合适?
欧亮:回顾这么多年的学书经历,我简要回顾说自己《爨宝子碑》三个阶段的不同感悟——
一、描摹期
读书的时候,就在地摊上买到了一本比较旧的《爨宝子碑》,说来也奇怪,身边的朋友都不喜欢这个风格,大家写《兰亭序》比较多,我也比较纳闷为什么会喜欢,然后就认为对自己的感觉,又讲不出什么来。
有一天没一天的写,最初用钢笔双钩,然后填墨,这样写了一段时间,以写得像为标准。后来有一天老师在讲评设计作品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丑到极致就是美”,听到这句话,我马上想到自己正在学习的《爨宝子碑》,忽然有了写下去的信心。
二、想象期
原大的描摹断断续续写了几年,没什么突破,也看了很多书友的写法,感觉差不多,都是在如何写得更像,没有自己想要的那种书写性。
这个时候我开始学习《张迁碑》,想放一短时间再学习,在大字隶书的训练下,我开始把《爨宝子碑》放大书写,这样一来,就不会斤斤计较单个用笔的细节问题了,而是精神面貌的表达。
就这样有了这个方向,我不再把写像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更加注重线条的质感和苍茫的金石味。
三、融合期
很多书家都认为《爨宝子碑》学习容易,出来难,或者干脆不建议学习,认为夸张过度,有悖于自然规律,是因为刀刻水平的拙劣而形成的一块碑,当我看了原石之后,刻工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非常精细,全篇几百个字,一丝不苟,这个分析显然站不住。
因为训练都是写大字,写得面貌也比较多,比如同时还写魏碑和隶书,渐渐地,笔法上就有了共性,在参加第六届兰亭奖的时候,自撰一联来表达学习这块碑的状态:读石门颂,写爨宝碑。风格还是以这块碑为基础,去掉了多余的动作,把魏碑的方笔用了进来,不计较点画的得失,而是线条和金石气质的抒发。
以上三个过程希望能让大家少走弯路,在要求魏碑工作室学员第一次临写的时候,就以第二个阶段为主,发挥想象力,自由融合,鼓励学员开了句玩笑话:不要怕写得丑,你能丑过爨宝子,说明你写好了。
4、在所有魏碑中,康有为对《爨宝子碑》赞誉有加,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您觉得她的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应该怎么去把握这种特色?
欧亮:《爨宝子碑》用笔结体与《中岳嵩高灵庙碑》极相似,在隶楷之间,康有为评其:“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姿百出”,可见它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我在学习这块碑的时候,以朴厚作为方向,不故意夸张变形,而是将《张迁碑》的简洁高古融入其中,追求自然状态。
《爨宝子碑》在用笔和结体上时出新意,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包容性是比较强的,学习的时候要把精神气质放在第一位,固封点画容易停滞不前。
像有些带有明显刀刻味的的方笔,只要笔法送到就行,刻意描摹,不仅行气不贯通,格调也拘谨,所以自然书写是不二法门。
5、学习《爨宝子碑》过程大多数书法爱好者会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当时您都经历了哪些瓶颈,然后又是怎么实现突破?
欧亮:遇到的问题就是“写意”和“写实”的问题,过于“写实”就束缚了笔法和自由性,那么“写意”怎么去做呢?
不是随心信手而出,要有扎实的笔墨功夫和良好的审美观念,故意的涂抹、夸张、变形都不是所谓的“写意”,变成了“哗众取宠”,结果适得其反。
我停留在“写像”的阶段有很长一段时间,有过迷茫,因为眼光没上来,功底也不济,但是有敬畏之心,没有信手涂抹,好比开始学步,会有个沿墙走的过程的,但总是摆脱不了的话,就有问题了。
我后来用隶书和魏碑的笔法以及线条来进入《爨宝子碑》的理解的,这个路子不知是否正确,但起码在传统法度的范围苦苦经营着。
这个路很长,目前的探索也是浅尝而已,需要更大的勇气是深入传统,在传统这条大河里去寻找自己的方向。
6、《爨宝子碑》在风格与其他碑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如何在用笔上进行体现,从而应用到创作?
欧亮:用笔和结体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反常!怎么可以这么布局?正是因为这样的反常规,让它在浩如烟海的书法洪流中“特立独行”,非常有个性!
用《爨宝子碑》风格创作,在年参加的全国“三苏奖”书法篆刻展中,有这样的一件六尺中堂作品,把造像和爨宝子结合起来创作的,后来就是第六届兰亭奖的大字榜书四字对联,这期间没怎么用来创作,而只是临摹,从中吸收自己想要的营养,没有展览带来的压力,所以,自己比较放松,用自己已有的元素重新融合它来理解。
《爨宝子碑》跟民间无名石刻一样,其中有很多素材可以吸收,但是吸收的过程不能照搬,而是“雅化”,比方说《爨宝子碑》是一杯水,那么你只有一杯水是不够“雅化”的,而要具备一桶水甚至更多,这样才能不露痕迹,却处处见影子。
7、据我观察您经常用来写大字《爨宝子碑》,以该碑风格创作的作品参加六届兰亭奖,这个实践过程是怎么展开的?
欧亮:作品是幅榜书对联,六尺对开的大字对联,写完之后没这么管它了,贴在黑板上给学生做示范的,一个星期之后,我自己取了下来,带回了家。
也没有怎么拿出来看,后来参加兰亭奖要三幅作品,第一幅是墓志楷书,第二幅是宋人行书,第三幅怎么也写不出了,也不想重复写相同的风格,一时没辙。
就在没办法的时候,忽然想起曾经写过一幅《爨宝子》风格的大字榜书对联,自己追求这个风格这么多年了,也想看看评委究竟认不认可,找了半天,却找不到,比较着急。
加之平时写废的纸又多,作品有时候也混在一起,一个星期左右翻箱倒柜在河北美院的教案本里面夹着,然后匆忙投出去,没管那么多了。
能够入展,一是运气,二是运气,三还是运气,不敢想太多,写的好的何其多,自己算老几呢?
8、国内完全以《爨宝子碑》风格来创作的书家目前还比较少,您觉得这块碑在书家个人风格的发展有什么潜力?
欧亮:是的,目前以这个风格名世的书家不是没有,但缺乏高度吧,这也是个遗憾。
也因为时代的原因,知道这个碑的比较少,所以写的书家不多,而且风格强烈,很多人不写它,导致了推广的力度还不够,相信随着信息的便利性,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会有越来越多书友来挖掘和继承,并发扬光大,让边陲至宝闪耀八方。
纯粹以这块碑来确定风格肯定是不行的,它只能在个人的学书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以它为底,其他风格为面来形成,不是单一的,写的人也不少,就是太直白,这就不是风格,只是描摹了。
9、您是如何把握《爨宝子碑》与其他魏碑书体的融合,未来将在自我风格上的变化如何展开这种实践?欧亮:《爨宝子碑》的气象对我影响很大,我现在写大字没有之前拘谨了,敢表达自我,这就是个进步,它那天马行空结体,奇崛险峻的方笔让人感到惊讶又叹为观止!
从描摹痕迹到自己的理解,我尝试过很多方法去切入,到目前为止,也是悟到一点心得而已,还要充分学习,用不同流派不同技法试图打开现有的局面,虽然个人生命长度很难延伸艺术的宽度,但思考常新,审美就有生发的可能,手上做不到,心里的感悟也是一种享受。
未来不去想,每天日课照常进行就是。
喜讯!喜讯!
年即将来临,欧亮书法工作室第三期魏期网络学习班现开始招生,如果想要提升魏碑书写水平,欢迎后台咨询报名,详细课程安排如下——
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