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的高中毕业生曾经把家传的翰林许承尧写给北洋总理的对联当做丑书和垃圾,这错误犯得有点意思!本人就以亲历的故事讲一个道理,对事不对人,人名隐去,以张某代替之。读者若对号入座,听其自便。张某生于官宦家庭,民国年间于省城高中毕业。解放后,因文化水平高、家庭出身所限任公社干部,上世纪九十年代离休,爱好“书法”,写得一笔“老干体”,钢笔字水平不俗,终日以写字为乐,也曾给同龄老友鉴定书法,可见是同龄老友中的“书法高手”。本世纪初,见家藏的清末许承尧的五尺隶书对联字形丑拙,陈迹斑斑,字迹被灰尘掩盖,模模糊糊,以一百多元、不足装裱费的价格卖给了古董贩子,把宝贝当做垃圾处理掉了,本人深为张某惋惜。后被一位识者冯某买去,揭裱后成本价达三千多,冯某虽知道这幅对联的价值,后因急用钱只好出手于他人,从此这幅对联不知所终。当地的搞收藏的赵某在装裱店见了揭裱后的此对联,估价不及五百。当时民间搞收藏的许多人都属于耳鉴的水平。沈括《梦溪笔谈·书画》: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对不知姓名的书画家作品,一般不收。现在还有许多人认为毛笔字等于书法,不认为书法鉴赏学习需要专业知识,认为只要写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见古拙的书法张口就说丑书、不及小学生写的好。下图是我从网上搜到的被张某当做垃圾卖掉的许承尧的对联在揭裱后的神采。“门无闲请謁,室有好风华”这对联的口气很大,一般人家中无法挂。一考证,原来是送给北洋国务总理李经羲的。李经羲李经羲(-),安徽合肥人。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李鸿章弟李鹤章的第三子。清末最后一任的云贵总督。年5月黎元洪下令罢免段祺瑞的国务总理后,李经羲被黎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后因张勋复辟,李经羲就任不足一周即去职,后人把他称为短命总理。许承尧曾单名芚,字际唐、芚公、婆娑翰林,室名眠琴别圃、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等,安徽徽州府歙县人;方志学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二十一岁中光绪甲午科举人,光绪三十年()中进士,为庶吉士,成为中国末代翰林之一。年,许承尧病逝。临终遗命把所有的收藏都捐给国家,一生的所求所好,分毫不留。许承尧许承尧的隶书许承尧在古书画上的题跋许承尧对黄宾虹山水做得题跋许承尧的手札以上几幅书法图片来源于网络。观许承尧的隶书,当来源于《张迁碑》、《衡方碑》、《鲁峻碑》一路方折古拙的汉隶。许承尧以进士入翰林,馆阁体功夫肯定不俗,因为在清代馆阁体不过硬者不能任翰林,但他的行楷手札脱尽了馆阁体的陈腐气,古拙生动,有钟繇、颜真卿笔意。当今有些人见古拙的书法就说是丑书,说什么楷书写不进去只好写丑书,哪许承尧是为了什么?科举时代的读书人把馆阁体当做科举的敲门砖,一旦高中进士,醉心于书法者对馆阁体弃如敝履。现在的许多人反而沉迷于馆阁体的套路。书法有门槛,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眼光,不是会写毛笔字的就一定懂书法。不相信这一点,犯把宝贝当垃圾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