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写了这样一段话:
“周(总理)是一个有巨大魅力和智慧的人,他与所有国家的大使馆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成功地使几乎每一个与他有接触的人都接受共产党对所发生的事情的主张和立场。”
当时的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仍然是敌人,可周总理已经凭借自己的魅力折服了我们的对手。
强敌环伺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50年代是尤为艰难的一个时期。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以美国为首的众多西方国家恨不得立刻把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但是,中国以自己的顽强粉碎了这些来自外界的阴谋。
而在 过后,美国更是愤怒地发现,自己居然没能够战胜他们眼中这个弱小的国家。从此之后,美国恼羞成怒,对于中国封锁和打压更加严重。
欧洲诸国在二战之后早就已经沦落为美国的鹰犬,所以当然也紧密追随着美国的立场,中国的那段时期真可谓是孤立无援,腹背受敌,也仅仅有那么几个第三世界的国家还能够和我们友好往来。
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作为外交部长,所肩负的压力自然是巨大的,我们作为大国不能搞孤立,不能把咱们关起来,反而迫切地需要打开局面,维护国家尊严。所以外交场如同另一个战场,每次周总理出访,都如同出去打仗一般,要经历重重磨难。
但尽管环境如此艰难,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们却从来没有害怕过,因为他们知道有周总理这个主心骨,在外交场合上,周总理从来没有胆怯过。而且,每次敌人想要对中国发动攻击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败在周总理这里。
那些敌人他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中国被一群怎样的人保护着,不过在无数的外交场合中,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中国有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总理。
睿智过人
在抗美援朝结束之后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曾经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时周总理带着中国代表团出席国际会议,会场上坐着的大部分都是西方国家的代表。他们一看见周总理等人进入会场,就摆出一副攻击的姿态。
但是周总理面对他们挑衅的态度,不慌不忙,而是告诫大家冷静,先看看敌人这一次又打算如何表演。果然,等到周总理一走上主席台,开始接受记者提问的时候,对手就抛出了他们拙劣的进攻手段。
当时周总理为了记录会议要点,是拿着一支钢笔上台的,可是那支钢笔并不是中国国产的钢笔,而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
一看见这支钢笔,台下所有的美国记者几乎都兴奋起来了。他们来这里,一方面为了采访,一方面也早就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暗示,要不遗余力地揪出中国代表团的错,所以看到这支派克钢笔,他们觉得,这一次一定能够让周总理下不来台。
不久,一位美国记者就对周总理发起了攻击,他质问周总理:“阁下,请问你们堂堂中国人没有自己的钢笔吗?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
台下的西方记者这个时候也骚动起来,一部分人顺着这位记者的话在那里挑衅,让周总理赶紧给个解释,另一部分人则笑起来,做出一副嘲弄的样子。
而周总理面对台下这一一群小丑,不慌不忙说出了自己的回答:
“关于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是他们抗美的战利品,原本我觉得无功不受禄拒绝了,但朝鲜朋友说有纪念价值,我也认为有意义就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这句话一出,台下的西方记者们笑容顿时都僵在脸上,他们也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原本这美国记者想嘲笑我们中国连生产一支钢笔的能力都没有,结果没想到,这钢笔竟然是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得到的,美国的丢人事迹又再一次被翻了出来。
奠基之人
美国代表团的脸色更是难看,甚至连后来上台致辞都笑得十分勉强,后来美国的一任教官曾经这样评价周总理的外交风格:“冷静的说理、清晰的措词、温和的谈话、广博的历史和世界知识。”
还有美国的外交官评价周总理:“他的头脑像钢针一样锐利!”
从对手的评价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周总理当年的强悍。美国再强大,他们的外交官也没能从周总理这里占到便宜。
他们在见到周总理之前,恐怕都十分的自信,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周总理这样充满智慧与勇气的人面前,无论什么人都会败下阵来,何况是他们这些心怀不轨的小人呢。
从年出任新 任外交部长以来,一直到年去世,周总理都一直关心着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在周总理出现之前,中国的外交史几乎就是一部屈辱史。
我们的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受尽凌辱,从未得到过什么尊严,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周总理上任外交部长之后,便积极推进中国的外交进程,一方面和亚非拉国家友好往来,另一方面也积极推动和西方国家建交,世界是一体的,无人能够孤立存在。所以,做好外交工作,正是为国家赢得未来。
年,周总理促成了中法两国建交。
年,周总理又促成中美两国建交,世界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征程一样,滚滚向前,未来充满希望。
当周总理离去的时候,中国的外交形势已经焕然一新。
而今日,中国在外交上的地位更是不同以往,我们终于不再受欺负了,这一切,正是当年周总理一直在为中国筹谋的。
周总理已经离去很久了,但是在外交部的历史之中,周总理的身影一直默默守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