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文革这段时间,王叔叔成了牛家的常客,也是这段时间王叔叔根据牛响玲的性格请了第一个画画启蒙的老师,中央美院的国画系主任陈谋老师。是陈老师一笔一划地将牛响铃领进了工笔重彩的世界,开始学习画国画。
当牛响玲画的有点起色之后,王叔叔为了让她打开眼界,又领着牛响玲去了国画大师黄永玉伯伯家。当时黄伯伯正因为画的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挨批判呢,而且是全国上下,上纲上线的批,那时黄伯伯心情很不好,王叔叔跟牛星丽说:“小玲子这个孩子活泼爱说话,我领她去黄永玉家给老头儿解解闷儿。也让孩子看看大艺术家怎么作画。”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可话里面却包含着王叔叔对老朋友的关怀,又顺势培养了孩子。
到黄伯伯家以后,牛响玲确实是大开眼界,当时黄永玉因为受冲击住在北京站附近的一所低矮的小屋里,屋子小的根本无法作画,可是这位牛响铃的黄伯伯有办法,他把一大块画板贴墙而挂,等想作画时把板子放下来垫平,画完后再推到墙上一挂,既不影响生活,又不影响作画。黄永玉伯伯特地教了小玲子画钢笔画,画钢笔画就是要训练手的准确性,因为钢笔画是不能随意修改的
有意思的是牛响玲记得有一天去他家时,黄永玉正在画一幅荷花翠鸟图,发现他有些地方并不是用笔画的,而是手握一大块丝瓜瓤子,沾上五颜六色的颜料就往画上拍。睁大了双眼的牛响铃惊奇的看着,黄伯伯在正得意之时,发现了小姑娘惊奇的眼神,马上回过头来对牛响玲说:“啊!这个你不能学,你现在要规规矩矩地画,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时,才可以胡来!”说完后他冲着牛响铃哈哈大笑。牛响玲对于黄永玉最深刻的记忆,还是,黄永玉有本事同时和坐在屋子的不同人群谈话,而且决不会张冠李戴,更不会怠慢任何一个人.
成年后的牛响玲坦言,王叔叔说是领着我去学习画画儿,其实那个时期我真正学到的是做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他们对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对个人处境而是持忘怀得失的态度,这些叔叔伯伯在我心中乃是超越尘寰之人。
随着牛响玲的画艺不断长进,父亲牛星丽又先后托人让女儿拜师任率英和陈大章两位大师
任率英的年画及中国画创作,多以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古典小说、戏曲故事及诗词为题材,间有表现现实人物作品。绘画风格远学唐宋,近学明清,对待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现代绘画能兼收并蓄。技法上他长于工笔重彩,所画人物造型准确,形象秀美,线条工细圆劲流畅,设色匀净,富丽典雅构图严谨而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不同类型人物的形貌神色和性格特征。
而出生于北京书画世家陈大章,国画创作早期以人物为主,后则以画山水、松、竹、梅著称于世,多幅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多个国家元首。陈大章描绘的战国漆器纹样曾经轰动博物界,他临摹的六朝古墓壁画是当世仅存描摹版本,他复制的一批历史人物画像如汉武帝、武则天、努尔哈赤,包括宋徽宗的花鸟等,为中国历史留下重要见证。自小求教于这几位画坛顶级大师的牛响铃,浸染于丹青的斑斓色彩,自然出手不凡.初中毕业那年,尽管当年中国高校已经停止招生,她还是就因具备文艺特长特招进了东城师范学校美术班,17岁牛响玲就当上北京西花厅小学的美术老师,这所学校据说是当年中南海修建周恩来总理的办公住地节省下来的材料建成的,在那个年代是一所非常特别高级的学校.不到20岁的牛响铃,已有画作《红娘传书》《荷神》被入选全国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