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www.wisdomtouch.com/m/
时下,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各种自媒体和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发挥的平台,再也不用担心酒香怕巷子深,是金子一定会发亮的,书法亦然。
曾几何时,即使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临完了四体楷书,模好了二王行书,书法造诣不低…也无人知晓,因为没有扬名立万的机会,只有身边有限的亲朋好友知道而已。就像阿某、某某传奇、李某春等他们如果没有星光大道这个平台只能默默无名。
而现在,即使只有二成书法功力都可以让人发挥十分的影响力,因为平台会提供巨大的机会。因此,各种书法专业人士尽情发挥:有的中规中矩写楷书、有的挥毫泼墨写行草、还有的疯狂演绎吼狂草…真的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
网上书法作品于是文人相轻的问题就在书法界体现出来了,某些人贬低二田楷书。也有一些人看不上极少数人的行草书,称其“丑书”!书法作品的评价本来就没办法量化,总不能说徐某某的书法作品有一千斤的价值,而沈某某只有一百斤的价值吧!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才会让书法产生迷茫。
其实,不管评论某些人的楷书像印刷体很呆板也好,说某些人的行草书乱涂鸦是“丑书”也罢,都有他们的道理,但又不完全如此。
先说楷书吧,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相当于楷书的鼻祖,他们在书法领域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成就,当然成为后人的楷模。不过,那时是汉字的定型时期,由篆、隶演变而来,楷书作为规范的文字一直流传至今。
可是,唐朝没有印刷术,各种文书典籍都只能是人工书写(楷书)。换言之,人们无法离开书写,否则就不是文人了,也没法出书。在全民皆“书”的环境下,想不出“楷书大家”都难,那是“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其实,简单来说楷书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印刷体,只不过现在不需要人写罢了。
搞清楚了楷书是怎么回事,就没必要去争论谁的楷书缺乏灵活性了。当初楷书就是书写文字记载事务的字体,就像现在出书办报一样,只是排版印刷的文字。楷书既然是一种载体,肯定要越规范越好,不能随意发挥。只因为楷书是人工一个一个写出来的,才觉得不容易。
楷书是文字结构最优化和笔划最美化的体现,是书法的基本功。楷书大家都做出了完美的演绎,给我们树立了模板,照着碑帖练习就行了。无论是欧体、柳体、颜体还是后来的赵体等,早就是不可逾越的天花板,不要幻想超越他们。
所以,楷书是行草书的基础,但不能说楷书大家也是行草书大家,而行草书大家未必是楷书大家。但有一点共性,他们都懂真、草、隶、行、篆五体,而精通其中某体有所大成方能成“家”。“术业有专攻”,一个方面能有大成已经很难得,何必斤斤计较呢?
行书、行草书和草书(狂草)临摹比楷书难度大,有楷书基本功的人相对容易,这也是说明楷书重要性的一个因素。当行书基本功掌握以后,就可以脱离范本开始创作了。行书的创作难度不会很大,因为头脑中某体碑帖中的字已经定型,只不过按不同字序写一次而已。
而草书却没有完整的古碑帖临摹,完全打破了正常结字和摆布的常规。即使临摹好了一幅草书作品,却没法套在其他创作上运用,这就是其他书法体所不具备的个性自由表现。当然,草书的每一个字都必须掌握基本写法,这也算是草书的基本功吧。
而行草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也就是说作品中有行书写法也有草书写法,大部分人都喜欢这种字体。因为既有行书的秀美又有草书飘逸,可以随性融入个人的情感和胸怀,体现书法的意境。人说“字如其人”大致都是体现在行草书上,即使是普通人(非专业人士)都能看懂一些。
楷书“太正”,横平竖直有章可循,貌似人人用功都能写好,但很难融入个性。因为人人都看得懂,当然欣赏楷书,而“书法家”是从楷书过来的,他们更欣赏的是意境,才会对楷书才说三道四;而行、草书(尤其是狂草)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尽情发挥,没有结构和笔法的桎梏。发挥好了是正常,发挥不好“你不懂”。
作者涂鸦行草书(钢笔)总之,楷书是基本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好,难度非常大。能写一手好楷书,更容易得到社会和大众的认可,不应该对此有负面看法。不过楷书创作没有难度,不需要考虑作品中字体大小、浓淡、飞白、布局等,按照字格认真书写就行。这也是一部分“书法家”感觉写楷书索然无味的原因吧。
而行草书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可以写房子那么大的字,也可以大喊大叫地书写,甚至可以边写边“抽筋”,貌似违背了常规。再者写出来的东西常人又看不懂,专业人士也不完全认可,只有书写者在自嗨,肯定会让人诟病的。其实也要理解他们,毕竟他们是正常书路苦练过来的,有一定的真功夫。只不过他们想突出个性,标新立异而已。
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行草书能体现书法的意境,抒发创作者的情感。如果根基不稳,就无法完美掌握书法的技能,拿什么去发挥?对书法专业人士而言,正、行、草、隶、篆五体都很重要,都需练好基本功。至于最终侧重何体就因人而异,这不是书法界互相诋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