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PREFACE
我们前面讲了两节,这一讲跟大家交流一下,许多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风格,经常会出现的管理一些误区或者不当的心理反应。
01
晕轮效应
心理学有个晕轮效应,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很容易带有个人偏见,先入为主,固执己见,形成所谓的刻板印象,以至于有时候让下属心里边感到很失落,有一定大概率使有些有棱角、有个性的骨干人才流失。而这种失落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公司的领导人在下属心目中就觉得反正自己不管做什么,领导都看不顺眼,不管怎么做,都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这就有时候形成个人偏见,就跟我们前面讲的,如果我们喜欢哪一个部下,就更容易欣赏他的优点,而忽视他的不足,甚至即便哪一件事做得不好,都会主动的为他去开脱,甚至给予更多的理解。但反过来,如果我们对哪一个部下,在印象或者主观上有一些不好的偏见,以至于面对他的工作和表现,更容易看到不足,而很少去鼓励他积极向上的一面。
02
取中趋势
经济学有个漏桶原理,管理者总是取中,希望把激励、考核、评估,一碗水端平,这就特别容易伤害那些积极肯干的人,就无法体现真正的多劳多得。任何制度考核激励机制的推行,绝不可以伤害那些积极肯干想做事的人。
比如说EMBA课经常是3天或者4天的课,总会占周四或者周五。有时候我也会问各位老总,如果你今天真的接到一个电话或者有个急的事,需要你来处理,可是你又在学习回不去,你通常怎么办?
大家都说那就交办下去。
我又问你会交办给谁呢?
老总七嘴八舌的都会说,那就交办给信任的人,放心的人,能干的人,适合的人,总之我觉得应该授权的人等等。
用管理心理学来解释,往往情不自禁的交办给身边最忙的人,也就是说这个人最忙,你的投射心理第一反应还是先想到他,因为交办给他心里踏实,而我们身边还真有不忙的,但你根本想不到,因为你觉得交办给他,坐在这心里就不踏实。
这有可能就会鞭打快牛,哪一个部下用的比较得力,我们总喜欢他,但是却没有跟激励很好的体现出来,这就叫柿子挑软的捏,这样想干事能干事的,回到家老婆都不乐意。
所以说激励的曲中趋势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是绝对不能够让这些现象发生的,必须界定清楚。
03
言行不一
作为现代的管理者,面对新生代的员工,言行一致非常重要。现在年轻人很在意感性的情感,大道理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从小到大都伴随着唠唠叨叨,你给他们说的再多,但是你自己却做不到,就导致他的潜意识就产生了情绪,对你排斥不信任,总感觉不值得追随。因此对现在年轻人要言行一致,哪怕推行的制度不一定完美,但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就很容易跟他产生心里的积极互动,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04
组织压力
一些总经理,因为他不是董事长,或者外聘进来的,又或者是内部提拔,再加上一些外部的因素对他的左右,比如说用什么样的人。(没有决定权,由董事长任命,有些事情决定不了)
之前,给一家国企做重组、再造、优化,包括人员重新竞聘。
当时都做的很认真,各种测评,各种互动,各种沟通,包括拿些案例现场来提问。因为这都是中高层管理者,我们也觉得这个集团是下真功夫了,可是到了最后真的要决定用谁的时候,我们评审顾问要提出自己的意见,整理出共同的想法,表态签字的时候,就出现了到处都是打招呼的,各级领导也都给我们打招呼,甚至是见缝插针。
搞得我们心里边不仅很纠结也很难受,看到有一些真的有潜质的人,非常想做好事情,然后自己写的答题,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也让人赏心悦目,可是这样的人早就在领导心目中排除在外了,我们即便跟人家谈了也白搭。
这就是我们讲组织的压力,有时候不仅仅是这些聘用的总经理,或者任命的总经理,甚至连我们这些顾问评委都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谈什么制度就更是问题了。
05
分辨是非
有话摆在桌面上,不要桌子下边传是非,要用积极的辩论代替分辨是非。
有些组织总喜欢在乎对错和责任,实际上当纠结这些的时候,就很容易延误战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很容易出现推诿扯皮,互相排斥不买账,从而造成内部能量的消耗,沟通成本越来越高。
前面也给大家多次强调,沟通的目的不是在证明谁对谁错,也不是谁说服谁,而是如何达成共识。所以我们在开会的时候,面对问题去推进达成共识,可能不完美,但是它是动态的,是想向前的。
06
重视结果或过程
有些组织重结果那就是只看结果,只看重KPI,其他不要跟我说这么多。前面也给大家讲过,真正好的管理,那是掌控过程,保障结果,年终总结没有惊喜,就是最好的惊喜。
但是反过来还有另外一个极端,重过程有时候发挥过度也出问题,就任何事情不能矫枉过正,太注重过程就会事无巨细,什么都过问,什么都要提醒,什么都要在过程中,就会让大家做事情缩手缩脚,而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些不确定的变化,比如:客户的要求、市场的不确定性。
您觉得这个是组织内部教条的东西能解决的吗?您觉得这样的这种教条难道不是仅仅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吗?最后可能就忽视了制度不为最终追逐的目标价值来发挥作用。
07
心太硬或太软
心太软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宽厚型,一旦发挥过度,原则性就比较差。
而心太硬或者太严厉,就更容易造成沟通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就包括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如果你这个人太强势,就会造成别人心里认同你的能力,但不欣赏你的为人处事。反过来作为管理者,如果你太强势,部下就会感觉受到不尊重,肯定不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跟企业的发展很好地紧密结合起来,更不会有归属感。那还谈什么在关键的时候主动积极奉献?
08
隐含个人理论
管理者自己所形成的顽固认死理一根筋的理论,这可把别人纠结的不得了,沟通起来特别费劲,要改变他比登天都难。所以理性的说教只能触动他的意识,想企图去改变一个人,一定要用心理暗示,触动他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不是催眠让他入眠,而是通过情景、描述、借力、投射的方式。在这个方面,希望到固有的思维习惯、教条能够有那么一点点的改变、触动,这就是最好的切入。
09
分配风险
管理者有时候需要在动态发展中给部下授权,而交办授权不是放权,可是有些管理者明明把授权工作交给部下,而这并不属于部下的职责范畴。
就比如:有些管理者常说:“你干不好就会怎么怎么样”
这就是他分配任务的时候,把风险压力强加在部下头上,可部下本身对这个工作就有一些胆怯不自信,你又给他强调了一些风险,作为管理者就很不恰当。
10
对比误差
有的时候管理者会脱口就说,你看人家小张跟你同样来到企业,你看人家现在的表现等等,这样一来,小李本来还能够接受一些说教批评,听你这么一说马上就情绪化了。
拿他跟我比?如果我要有领导给他那样的环境和客户资源,我比他还会做得更好等等。
这种对比误差在内部是非常忌讳的,包括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你老表扬这个孩子,老拿另一个孩子跟他比,所以他对这个孩子明明是亲戚,都会很排斥不喜欢。
对比误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要翻伤疤,
不要说着说着就:“你看你怎么回事,这件事情跟你提醒过多少次,你看你去年8月份的时候,然后那件事情都告诉你如何做了,你这次怎么回事。”
下属感觉既失望又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这些事情连他都想忘记,那都是一些他曾经不应该的失误,领导居然记得这么清楚,连哪一天几月都记得清楚。
因此管理者应该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