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后作文时代后作文时代4月27日
分解要领:作文需要慢慢教
——《写好人物动作》作文指导课例谈
文/王震震
三、体验悟“动作”之要领
引导体会写好人物动作的好处,教师便顺水推舟指向“怎么写”的问题。教师没有变换话题,还是继续在“敲门”上“做文章”,跟学生一起探究“敲门”这一动作如何会写得细致。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从后两个语段中寻找“敲门”中的小动作,再以“慢镜头”演示敲门这一动作,让学生也伸出手模拟“敲门”。
循循善诱下,学生渐渐了解“敲门”由三步完成:①举(伸)②弯曲③叩。教师再次演示“敲门”,学生也再次明白简简单单敲门一个动作,可以进行拆解、细化,就变成了一连串小动作。原来“一瞬间”变为“慢动作”,“慢动作”中有“小动作”,便会具体化,写出来的文字也就细腻生动。此时,教师小结写动作之要领:分解成串动作。学生心中了然。
但教师对学生的点化并非到此为此,又循序渐进地“演”了三步:(1)写粉笔字:教师现场演示,从粉笔盒里挑出一支红色的粉笔后,在黑板上写上“写粉笔字”。引导学生进行拆分“写粉笔字”这一动作——挑、捏、转过身、写。(2)夸赞学生:教师顺势走到刚刚回答正确的学生面前,拍拍他的肩膀,竖起了大拇指,对他点头微笑。教师重复“慢镜头”演示,引导学生分解:走(到跟前),(缓缓地)抬(起手),(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又迅速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微笑着)点头。(3)学生找笔:老师要让大家写习字册上的钢笔字,请学生找出钢笔,做好写字的姿势。
这一次不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而是学生自己做找笔动作。他们亲自动手实践演练,边做动作边分解动作,反复体验中高兴地发现了成串小动作:(从桌肚里)掏出(铅笔盒),打开(铅笔盒),找到(钢笔),(从笔套中)拔出(钢笔),(右手)握笔。在学生找不到钢笔的情况下,教师又一步步让他还原找笔的过程:铅笔盒——书本——桌肚——书包——地上,引导分解出更多的小动作:拨开、抖抖、翻找、倒出、抖抖、搜寻等。而分解出的一系列动作也正体现了该同学找笔时着急的心情。呼应了第二板块中体会到的写好人物动作可以表达心情。
四、练笔“动作”之呈现
“知”是为了“行”,有了“知”才能正确地“行”。最后,教师安排了“练笔”环节。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当堂练写,在写中慢慢掌握,习得写好人物动作的方法。
教师先出示一盘大鸡腿,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再创设情境:星期天我们一家去餐馆吃饭。红烧鸡腿是这家店的招牌菜。我们等了很久,服务员才把最后一道菜——红烧鸡腿端上来。这可是我和妈妈的最爱了!……“同学们,我和妈妈会怎么吃呢?请接着往下写。”在学生动笔前再让他们看板书明确要求:其一,要会把“吃鸡腿”分解出成串动作;其二,写出两个人不同的吃法,表现出人物的心情。
很多时候,作文课到此基本结束,后面的呈现环节只是属于走过场。但是,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核心便在于“讲评”。学生的练写不是走过场,而要落到实处,真正给予学生学习中的指导。故而,讲评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操作?讲评环节,教师主要分两步走:
首先,集体点评,强重点,激兴趣。教师在巡视中寻得三位学生作品,水平为一般、挺好、非常好。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时依然集中在教学的三点:圈出动词,肯定学生已学会分解成串动作;分出我和妈妈不同的吃法,以表现人物特点;动作体现吃鸡腿时急迫、高兴的心情。当然,讲评不是找碴、纠错,教师更多的是表扬、赞美,“好在哪儿”“为什么好”,在欣赏中给学生指向明路。因而,师生一起为三位同学打出了高分:95分、98分、分。高分的不断涌现,激发了学生写的热情。
其次,自我修改,化重点,求实效。练笔、讲评后教师仍不罢休,打铁需趁热:“同学们,你们想要分、甚至更高分的作文吗?”于是,学生纷纷对照刚刚同学的作品进行自我修改,学习活动也无痕地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于永正老师说过:教儿童学语文、写文章必须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这堂课上练习再讲评,最后再练习修改,这就是让学生找问题抓细节,去获得写作上的一次飞跃。当教师呈现学生修改后的作品,读着他们修改后那一个个动作的体现,一句句心情的表达,学生们脸上洋溢着进步后的喜悦,写作的自信也油然而生。
《写好人物的动作》一课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有很多:我们教师要教的只是教材上的内容吗?还只是传统的教学形式吗?写好人物动作仅仅于此吗?写好人物也仅仅在动作上吗……教学有三个层次:教过了;教对了;教会了。教会才是我们的目的。慢慢教,慢慢走,我们可以做得更多,学生的步子跨小一点,也会学得更扎实,更有效。教得少,学生更易掌握,比没掌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