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梦禅
邹梦禅(—),原名敬栻,一作敬式,字悼堪,号今适,又号大斋、缾庐,别署迟翁。浙江瑞安人,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在20世纪的书法篆刻领域,邹梦禅名气并不算大,但他的起点却非常高,25岁出任《辞海》的编辑,是早期西泠印社的社员,所交往的是白蕉、邓散木、马一浮等文化名人。
邹梦禅书法但邹梦禅命途多舛,年被下放到甘肃山丹县劳动,直到20年后才返回杭州老家。从文风繁盛的江南,到贫困落后的西北,邹梦禅的人生可谓苦难重重。但他始终没有放下书法篆刻,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就在河滩拿树枝练字;没有印石刻刀,便用铁钉在砖头上刻印。
在经历了人生苦难的淬炼与岁月煎熬的升华之后,邹梦禅形成的豁达淡定、平和宽博、自然醇厚的人品和书风,总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吸引着人们走进这位书家的艺术人生。
邹梦禅书法在书法艺术领域,邹梦禅从小就打下极深的童子功。幼年以临习楷书隋《龙藏寺碑》为主,其父每天早晨亲自传授笔法,练习五百字。篆书以临习《石鼓文》《泰山刻石》等起家。
12岁时,邹梦禅开始日临千字,临写范本扩展到《石门颂》《史晨碑》等隶书,行草书则遍临《淳化阁帖》《兰亭序》《圣教序》和张旭、怀素等名家书迹,尤其钟爱孙过庭的《书谱》,精摹上百通。
邹梦禅书法在《辞海》编辑部工作期间,邹梦禅采用双钩法,集书汉隶《石门颂》“辞海”二字作为封面题字,书脊集字采自《桐柏庙碑》,得到广泛赞誉。20世纪50年代,邹梦禅编写了《三体钢笔字帖》,还为《三个勇士》等连环画编写过脚本。
在现代书坛,每一位书家无不受从乾嘉发轫到晚清经康有为推动达到高超的碑学影响甚至裹挟,碑学思潮构成近现代书坛的主流。同时为了纠正碑学的弊端,沈曾植、吴昌硕、康有为等也在逐渐放弃纯碑学的立场,开始走向碑帖融合的道路。
邹梦禅书法沈尹默在20世纪30年代书坛的崛起,推动帖学走向复兴,并奠定了现代书坛碑帖并峙的基本局面。
邹梦禅作为那个时代的书家,不可避免地受碑帖融合思潮的影响,自然走的是一条碑帖结合、转益多师、循序渐进的学书之路,但其总体书风偏帖学一路,受沈尹默、马一浮等影响颇深,而与同时代的白蕉、潘伯鹰等帖学书家相比,其又多了一份雄秀和苍劲色彩,这与他的碑学背景不无关系。
邹梦禅书法邹梦禅正、行、草、隶、篆无所不能,尤以行书和篆书最为突出。他的行书承袭“二王”一脉,行笔自然流畅而又豪迈奔放,结体活泼灵动而又苍涩质朴,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映带呼应,呈现出秀雅劲挺、刚柔相济之象,平正中见险峻,自然中显老辣,有“风”有“骨”,颇有魏晋余韵。
邹梦禅书法邹梦禅属于民国一代的学者书家,一生追求的是文人的家国情怀,尤其是在西北20年的生活境遇中,所体现出的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以及对书法篆刻艺术的苦苦追求、探索和取得的成就,都让我们想起了“梦禅”名字的由来。
邹梦禅在“道门后身”甲骨文印章的边款上题记云:“余之生也,先妣忽梦老僧入室,觉则余呱呱坠地。先考在日,每以此证余前身为禅师,因以为字,并集契籀文刻以相印证。”
邹梦禅在甘肃,书写在柜子上的书法邹梦禅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就像人间的一位禅师,把学识、心性、智慧和万劫的经历都禅定在那一方精致的印章和墨迹中,以此长留人间!
邹梦禅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