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pf.39.net/xwdt/150707/4651543.html
作为中国第一本钢笔字帖,邓散木先生与白蕉先生合著的《钢笔字范》可以说是很多硬笔书法爱好者念念不忘的珍品。这本字帖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可以说是当时书坛的一大盛事。
然而现在的人若是参照这本字帖练字,就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字范开篇,就提到G笔尖与波罗笔,常常令初学者一头雾水。甚至连一些浸淫书法很长时间的人,可能也不知道这两种笔尖到底是何物。
那这两种笔尖到底是什么情况?可以用哪些笔代替?本文带你走进钢笔的世界。
①邓散木其人
邓先生的名气,大多来自于在治印上的成就。艺坛上有“北齐南邓”的说法,北有齐白石,南有邓散木。在《钢笔字范》出版之前的二十年间,邓散木先生曾在江南一带,连续开了十二次展览,成就之大,令人称奇。但稍微了解邓先生的,便知道先生的成就主要来源于勤奋,几十年如一日,黎明起床,对着池塘刻印,直到日出才进餐。
邓散木先生的行草,集中了二王、张旭、怀素的长处,有因为篆刻而了解钟鼎砖瓦,书法大气雄奇而灵活婉转。
②白蕉其人
白蕉先生的名气,可能并不怎么大。然而他的篆刻、书法都很精妙,被沙孟海先生称赞“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白蕉先生也画兰草,而兰草中透露出的草书之法与楷书之意,令人深知只有才情学养俱佳,才能在书画一道登堂入室。
白蕉先生书法的发展,经历了真书到行书再到草书的阶段。一般认为,到年,白蕉的书法才达到巅峰。但从四十年代末期的作品来看,也是相当见功底的。
③蘸水笔的使用
在邓散木与白蕉合作《钢笔字范》之时,现代意义上的钢笔远远没有普及。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一拔出笔盖,墨水就四处飞溅的钢笔。橡胶吸水系统还没有那么完善,因此大多数人用的蘸水笔。但蘸水笔又分为几种,一种是进口钢材所制的薄笔尖,一种是中国匠人自制的蘸水笔,铜头笔尖是一个较厚的铜条开缝,末端再卷在木杆上;还有一种竹竿削制,选取手指粗细的竹竿,劈成毛细缝,再用小刀削笔尖,最后打磨。
庞中华童年便做过竹制蘸水笔,从此与硬笔结下不解之缘。
与铜头笔相比,进口所用的薄笔尖自然更加弹、软,在书写时的效果更好,然而相应的,其价格也比较昂贵。这种蘸水笔的握笔方式也相当奇异,在《钢笔字范》中,笔杆在虎口的位置,笔杆与纸面形成的夹角很小。这样当然可以让钢笔尖发生更大的形变,从而产生粗细变化更加丰富的笔画。
④钢笔笔尖:G笔尖和波罗尖
在《钢笔字范》中有这样一句话:真书小行书用普通G字笔尖即可,寸楷及方寸行草书则以波罗笔最宜,以其蓄墨较多也。这句话在我们不曾了解《钢笔字范》的用笔之前很容易令人迷惑,然而一旦知道用的是蘸水笔,这个问题就并不难。
G笔尖如今仍有售卖,是蘸水笔的一种笔尖型号,而波罗笔,蓄墨较多可能是因为笔尖上加了一片铁片的缘故。
钢笔与纸面形成的夹角很大的时候,再用力都很难令钢笔笔尖发生变形。当钢笔几乎与纸面平行的时候,使笔尖发生形变需要的力量就相对较小。因此,蘸水笔可能更容易写出粗细变化明显的笔画。
⑤谈钢笔的意义
一些人认为,钢笔不是为了钢笔书法设计的,所以不用谈钢笔的问题。这一点是很没道理的。最早的钢笔,出现的时间比毛笔更早,构造上也与蘸水笔几乎无异。我们是先有工具,还是先有工具的用法?答案显而易见,有了工具,才有用法,再用“工具的用法”来改进工具。有人喜欢剪掉毛笔尖作秃书,王羲之用鸡距笔用鼠毫笔,中国软笔书法的发展,绝对与笔的软硬各异有关。甚至各个朝代笔的相对硬度都可以用来鉴定书画,比如王献之《中秋帖》用笔较肥,是宋朝软心笔的特征,而晋朝用的是硬心笔,故此成为《中秋帖》是米芾所临的一大佐证。
故此,先有硬笔,再有硬笔的笔法,再用硬笔笔法来改进硬笔,是再正常不过的。目前就笔者的经验而言,一般书写用普通钢笔足以,专业创作可用金笔,也可用美工笔。小楷或行书可用金笔,粗细变化容易掌握,也可用美工笔,笔身与纸面夹角大一些即可;行楷行草用美工笔,不但更加省力,笔画的表现力也非常强。
笔墨精良,人生一乐。现代金属加工工艺的进步,让钢笔有了更好的性能,低廉的价格也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何尝不是书法爱好者的幸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