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很荣幸在年的岁尾成为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的“县骨干教师书法培训班”的一员,能和书法再续前缘。
很小的时候就曾和书法结缘。那个时候大概有八九岁,父亲嫌弃我和弟弟写的字不好,就向当时区文化馆的书法老师请教,给我们带来一本毛笔字帖,我记得很清楚是柳公权的字帖。那本字帖我现在还保存着,装订的订书针都已经生锈发黄了,版本也是极普通的,但这是我的第一本字帖,在心中的地位自是不同。记得那时候每天写完作业,就拿着毛笔蘸着墨汁开始在宣纸上练字。因为很新奇,毛笔和纸相接时软软的触感,和铅笔写字时大不相同。开始时,那位老师指导了我们几次,从执笔的方式,到书写的一些技巧。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父亲就让我们自己练习。因为没有老师的指导,再加上我们写毛笔字弄的家里墙上、地面上、衣物上、家具上哪儿哪儿都是墨汁,练了一段时间,家长就不让我们再写了。但我会写毛笔字这个理由,让我在小伙伴面前很是炫耀了一段时间。
上师范之后,学校要求我们必须写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有专门的老师来教,并且每天都要把这些字写出来,在教室外面展览或是上交。我喜欢极了,从没有敷衍过一次,认认真真地写,认认真真地练。不过,因为老师面向的是很多同学同时授课,细致地指导比较少。自己在写字方面空有兴趣,缺乏悟性,所以虽然写的顺畅了一些,但字体仍算不上好看。
参加工作之后,更多的练的是粉笔字和钢笔字,毛笔字也就无奈地放弃了。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对毛笔字的喜爱,每次去一个旅游景点,每次外出学习,都会逛当地有特色的书店。逛书店的时候,遇到漂亮的字帖,凭着自己的感觉,会入手一两本。这次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课,才知道自己无意中购买了很多大家的书帖,除了耳熟能详的颜柳欧赵之外,王铎大师的字帖,智永大师的千字文,褚遂良的字帖,我在还不知道他们如雷贯耳的大名时,就已经购买了。还有去西安旅游的时候,特意抽出一天时间去碑林游览,还买了两份儿拓片。不过可惜的是,买了之后就把它们放在书柜里,任它们沉睡了。
真正又拿起毛笔,是我在教上一届学生时。因为真的很喜欢书法,真的想把它重新拾起来。恰好有一位学生的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家。征得学校领导的认可,又征得这位叔叔的同意,和全体家长商量之后,我们每周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书法的练习。开始时,真的很不像样子,孩子们空有好奇心,大多是凑热闹,墨汁弄的哪都是,隔壁班的墙壁走廊也跟着遭殃。但我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寻求同事的理解。不知不觉,坚持了整整三年。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坚持下来,想了种种办法,表扬,展示,展览,参加竞赛。孩子们的字真的写得越来越漂亮。有一年的春节期间,孩子们还特意上街写春联儿写福字,免费赠送给周围的群众,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孩子们的自信心也爆棚。我还把书法展示和朗诵表演结合起来,在市图书馆举行的迎新年活动中进行了展示,在云台山举办的首届上巳节中也进行了展演,收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焦作日报还特别进行了报道。
今年9月,得知河师大有这样一次培训,我积极向领导争取,获得了培训的机会。真好!我能和书法再续前缘!
我知道,和很多书法专业的同学相比,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我是一个还没迈开步的稚童。能力不足,那就态度来补。正值新冠疫情期间,也真是巧了,培训开始的前一天,我开始发烧,有了症状。但我不想放弃这次学习的机会,忍住不适,每天认真按时听课,并积极和老师互动,向小组内的其他老师学习,主动承担整理小组讨论的记录、完成小组工作简报和小组学习成果汇报的工作,感谢小组成员对我的信任,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我们中小学书法教育班的近50名学员,虽然因疫情的原因,很遗憾不能亲自到河师大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教诲与指导,但线上的交流,也一样的紧凑、高效。
12月17日上午,开班仪式朴实而有序地召开。陈巍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学院为大家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帮助大家更好地突破自己、提升自己;学院也需要大家积极反馈,教学相长。
确实,在这10来天的培训中,我有幸聆听很多教授、专家带来的精彩讲座,感觉加入了一场书法的饕餮盛宴。
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后、中国美术馆典藏部研究馆员薛帅杰老师,为人质朴、学识渊博,给我们带来了《甲骨文书法问题与思考》,让我感受到甲骨文的变迁与神奇。
硕士生导师闫庆来给我们传授《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和趋势》,他对小学书法现状了解之深入,让人赞叹;吉士彪老师、赵鹏杰老师和陆继顶老师都深入工作在书法教学第一线,他们的鲜活教学实例,让我对书法教学的实际操作,有法可依。
范功老师所讲述的《小学书法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术提高》、李群辉老师所讲述的《聚焦与多元—小学书法教学方法论刍议》,都是干货满满,实用性极强。
在胡长春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我又重新认识了汉字书法之美;樊利民老师则从另外的角度,用《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和《说课微型课的技巧》两个专题,拓宽我们的思路,打开了我们的眼界;张鹏飞老师用《云观摩展览—师大书画毕业展》,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美术赏析课。
刘凤山老师和杜旭光老师,用两天半的时间,把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的创作与实践,非常系统地讲述演示给我们看,受益匪浅。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上述的几种书体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楚的认知。
刘凤山老师是一位理论基础和书法技艺同样深厚的书法专业老师,在他的课上,如沐春风,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能收获多方面的知识。刘老师认为,古代书法文化的厚重底蕴,为现代书法教育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在现代书法教育方面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书法学,应该是最关键而首要的任务。我们学习书法,不仅应该懂得书法学的知识,还要懂得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古文字学、文学、美学,等多门学科,这样能更加丰厚书法文学的底蕴。关于写书法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刘老师也有他自己亲身的体会。书法作品是书家情感意志驱使下所形成的,是利用汉字的点线来展示书家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我们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不能只在临摹上下功夫,而不留心社会人生,不积极的蓄情蓄意,最后仅能得到书的形质,而缺乏神采,也就是点线中缺乏一种荡气回肠的情感。
杜旭光老师教导我们,我国的书法遗产非常丰富,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学习书法必须从摹临碑帖入手,这是继承书法传统的唯一途径和根本方法,也是书法创新不可缺少的基础训练。选帖的时候不能轻率,对待守本发帖,一定要经过冷静分析,一旦确定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第二是要认真读帖,读帖不仅要认真分析字的点画、用笔、结构、布局,还要从整体着眼观察、玩味帖中的神韵气势。第三,要重视摹写,摹的过程正是促使自己再读帖的过程。第四要注重行字和整篇的章法。第五,我们要先老老实实在“形似”上下功夫。杜老师的教诲,令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对我这样的初学者尤其适用。
真的很庆幸,能成为第7小组的成员,成为“邻之书社”的一分子,从我们的靳组长,到蒋校长、游老师,还有两位杨老师,一个个都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他们大多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中都获过奖。和他们交流,每一次都能获得提高;看他们或潇洒如风、或峻峭如山、或端庄如佛、或清丽如荷等各具风格的书体,总是叹为观止!
培训现已结束,但我的书法练习历程刚刚开始,有河师大专家老师的引领,有高水平同伴的引领,我对自己的书法之路,充满信心!
真好!我和书法能这样美妙地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