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为墨地当纸,杭州西湖边每天来练书法的

00:2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许紫莹

11月22日,有热心读者向小时新闻报料,说在西湖三公园处有几位大伯以西湖水为“墨”,在地上练习书法,字还写得很好呢,“我还让我女儿跟着学了一会儿。”

小时新闻记者随后赶了过去。果然,两三位大伯一手拎水桶,一手拿毛笔,边走边在地上写字。其中一位大伯写的是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龙飞凤舞的草书,把词中蕴含的豪迈都展现了出来。

在大伯休息的间隙,小时新闻记者和他聊了聊。

1】以书会友,教导过成百上千人

大伯姓傅,名肃惇,今年77岁,祖籍义乌,是可以在百度上查到的人物。瞧小时新闻记者这运气!

自退休后随儿子从金华搬到杭州来,傅大伯就寻觅着可以练书法的地方,最开始在家附近的城东公园练,后来听说西湖这边水好、地平,适合写字,他就来了,如此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为什么不用宣纸和毛笔写?

“我下午在家会用毛笔写的,但是水墨和纸质都需要控制,在地上写字则更方便更好写。而且,我深呼吸写一个字,字写好后吐气,这样还能锻炼身体,就像今天气温这么低我也不觉得冷。”傅大伯表示。

只要不下雨,只要家里没事,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傅大伯每天早上都会在这里待上半天,要写五六桶西湖水。傅大伯说,他只在西湖三公园处练书法,不会去别的地方,“因为这里好多人都认识我,都要来和我交流的。”

傅大伯一边自己练习书法,一边教导着别人,是许多人的“傅老师”。

若遇到人前来求教,傅大伯也不摆自己“中华一级书法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的架子,会耐心地教对方怎么落笔,耐心示范给对方看,且完全免费。“这十几年应该有成百上千人来向我问过书法的问题。”

旁边一位在写字的寿大伯,已经跟着傅老师练了七八年了,他学习的是行书,有空就会来西湖练几个小时的字。

傅大伯觉得,自己在西湖边写字,也算是为弘扬传统文化尽了一份力。一般周末,他会和另一位俞老师免费教小朋友写字,“也能让更多的游客看看,杭州是一个怎样文明的城市。”

2】以帖为师,擅长5种字体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从小就喜欢。”傅大伯告诉小时新闻记者,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和伯伯练字,家里有一支祖父传下来的毛笔,“那时候就开始用毛笔练习书法,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一练就是60多年。”

傅大伯擅长楷书、行书、隶书、篆书和草书五种字体,他没有系统跟着老师学过,全都是靠自己钻研出来的。

傅大伯练书法,当得起一个“痴”字。

小学毕业后,傅大伯就去务农了。农事繁忙,他也不耽误写字,闲暇时就用树枝在泥土地上练。几年后他又去当兵,得空时就想着写字,向人家借字帖来临摹,先用铅笔、钢笔在纸上练,记在脑子里后再用毛笔练。

更有甚者,傅大伯在街上闲逛时,看到店牌匾或墙壁上的好字,他就会站在那里看,一直看,一直看,直到记在脑子里,然后回家反复练习,“练个几百遍都有的”。

“我认为书法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要自己自觉勤奋地去揣摩、练习。”傅大伯说,退休后,每天写字时间最少2个小时,“书法国画等中华艺术都是没有止境的,精益求精,我仍在追求写出更好的字。”

3】“不管干什么,都要肯下功夫钻研思考”

“书法只能算是我的爱好。我一辈子的工作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当兵、法律。”傅大伯如是说。

20岁那年,傅大伯选择去当兵,起草过作战和训练计划,也下部队带过兵。转业后,他到了检察院工作,后来成为“四级高级检察官”。

“不管我从事什么工作,都肯下功夫去钻研思考。”傅大伯很骄傲地说。

傅大伯还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得益于工作中锻炼出来的记忆力,现在自己能够背诵一百多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所以练习书法时从不临时看书,“一般提笔就能写出来,都是印在我的脑子里的。”

瞧,西湖边随便遇见一位大伯就有如此精彩的履历。果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