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 ,战歌背后的那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宇浩有这样一首歌,它诞生于70年前,但在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竟然超条,至今每天都有新热评。它,便是《中国人民 战歌》。“雄赳赳,气昂昂,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段激昂磅礴的旋律响起,从30后到80后,几乎都能跟着哼唱起来。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对于那段烽火连天、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而言,《中国人民 战歌》就像是随时回荡在耳畔的背景音乐,让人无论身处哪个年代,都能真切地感受到 战士们昂扬的热情和钢铁一般的意志。这首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的歌曲背后,同样有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隔空合作40年之后,直到年,两人才第一次见面,但一见如故,“就像多年的知心老友”。70年过去了,这首战歌依旧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砥砺前行。雄赳赳气昂昂写在黑板上的誓诗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里,摆放着一张信笺纸,红色格子竖排列,上面是蓝黑色的钢笔字体,工工整整写着“雄赳赳,气昂昂……”这,就是《中国人民 战歌》珍贵的创作手稿。过去数十年间,满脸风霜的老兵,还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都会来这里,神情庄严地跟手稿合影。时光倒回年,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受到了严峻考验。年仅23岁的麻扶摇,是一位战士。出征前夜,受到战友的感染,他把大家的誓言整理记录下来。第二天的誓师大会上,麻扶摇又将这段文字作为誓诗,写在了黑板上。连队一位略懂些简谱的文化教员,简单地为这段誓诗谱了曲,没过几天,竟然全连都会唱了。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年10月的一天,彭德怀来给战士们做动员,他路过黑板时,停住脚步,念了起来:“雄赳赳,气昂昂……”念着念着,彭德怀的转身问:“这是哪个秀才写的?”有人应答:“是炮1师26团5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年10月23日,5连入朝时,队伍就是唱着这首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后来有人告诉麻扶摇,之后连续一支支部队入朝,竟然都唱着这首歌,只是曲调不太一样。《中国人民 战歌》手稿图在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出指战员们的心声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之后,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到5连采访,偶然听到有人在唱麻扶摇写的这首诗,觉得不仅意义明确,鼓舞性还特别强。在他随后发表的战地通讯中,陈伯坚就引用这首诗作为开头,还把原来的“横渡鸭绿江”改成了“ ”,把“中华的好儿女”改成了“中国好儿女”。因为不知道作者是谁,陈伯坚只能在文章中作出说明:“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 部队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战地通讯,从而让这首诗被更多老百姓所知晓。当时,有一个人也注意到了这首诗,那就是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周巍峙,他用了半个小时,给这首诗重新谱上了曲子。他还听取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署名“ 战士词,周巍峙曲”。年,这首由周巍峙作曲、麻扶摇作词的歌曲,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歌曲,并获得一等奖,歌名也正式定为《中国人民 战歌》。发奖前,辗转好久,大家才找到麻扶摇。词作者身份正式披露时,他已经回国。他谦虚地说:“词虽然是我写的,但都是来自当时指战员们的心声,也是全国人民的心声。就算我不写,别人也会写出来。不是我有多么高的才能。”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 赴朝作战50周年之际,两鬓斑白的麻扶摇来到丹东,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望着展厅里的《中国人民 战歌》手稿,他热泪盈眶,过往岁月在脑海中一遍遍回闪。整首歌虽然只有44个字,但却是当时“文化催生战斗力”的典型,对鼓舞士气、凝聚队伍起到重要作用,也呼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年,麻扶摇去世,享年92岁。在去世前两年,“ 战歌连”的全体官兵还给他写过一封信:“在 战歌中,我们感受到您和您的战友们当年慷慨激昂、浴血奋战的意气风发,感受到一代代战歌连人斗志昂扬、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中国人民 战歌》乐谱图在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出简单易记好唱穿越时空的金曲回想那个年代,《中国人民 战歌》不仅在朝鲜战场回荡,在神州大地、大江南北也是人人传唱。按照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蔡大生的说法,“这应该是我成长岁月中,印象最深的三首歌之一”。年出生的蔡大生,几乎是从懂事开始就会唱《中国人民 战歌》,“它就是那个年代的金曲。”在蔡大生印象中,广播和露天电影是当时他们听歌的“唯二”渠道,而生产队和学校大喇叭里播放次数最多的几首歌里,一定有《中国人民 战歌》。每当夜幕降临,孩子们都会飞奔到附近的晒谷场,放映员把两根木杆一撑,幕布一拉,露天电影就开始播放起来:《英雄儿女》《扑不灭的火焰》……蔡大生说,当时在很多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里,《中国人民 战歌》都会作为主题曲或插曲出现,“只要歌声一响起,所有人就会跟着唱起来。”成为歌唱家后,蔡大生也曾在一些场合演唱过这首歌,“跟30年前一样,只要唱几句,整个人就会有一种沸腾的感觉。”“当年,只要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我们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中国人民可以战胜一切,特别长志气。”从专业角度来说,蔡大生认为,《中国人民 战歌》的普及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歌词简单好记,“像我爸妈这一辈的人,也能理解,也能跟唱”。其次,行进式的曲风,2/4拍的节奏特别明显。以前不少孩子甚至会一边正步走一边唱,只要步点踏对了,几乎不会掉拍。还有,音域很窄,就在一个8度里,就算完全没有音乐基础的小白,都能唱得上去。更关键的是,歌里的精神足以持续激励每一代中国人。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精神,至今都在激励着年轻人。B站上,网友们自发为《中国人民 战歌》剪辑的视频已经超过百条,最高一条播放量超30万,并有人评论“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向为祖国献身的先烈们致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男高音歌唱家蔡大生演绎《中国人民 战歌》)特别鸣谢麻扶摇之女麻燕南女士对报道的支持参考资料: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李春发《中国人民 军歌问世始末》,《党史文汇》,叶介甫《中国人民 战歌诞生记》,《党史纵览》,请输入图片描述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