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对于新生代来说,已经是很陌生的商品,即便是对于六零后而言,大多人也不再使用之。
最近一个时段,由于工作需要,我差人去买钢笔和红墨水,找了许多地方,费了不少周折,寻了无数商场,钢笔和红墨水买是买回来了,但墨水质地、钢笔款式远远不是我记忆中的墨水和钢笔。因而思绪便长了翅膀般地飞向了以往那个广泛使用钢笔和墨水的岁月。
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洋学堂"代替私塾的西学渐渐在中华大地兴起,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毛笔,也被自来水笔和钢笔所取代。水笔或钢笔必须吸墨水,钢笔尖一般分瓣,随着手指书写时的按挤,墨水便从尖缝溢入,即可在纸上流下行行字迹。在水笔和钢笔之间,还有一种蘸水笔。其笔杆的顶端只有大而尖,薄且长的笔尖。需要写字时,墨水就放在一边,写一阵,笔尖就需要在墨水瓶里蘸一下,如此往复。蘸笔不易携带,一般都是老师用来批改学生作业的,老师通常用的都是红墨水。凡是当过教师的人,都有不小心红墨水洒到桌上、染了桌面、红了手指的经历。
墨水不是墨汁。墨汁是在研墨时代告结后的墨液体化,即墨汁。主要是用来供毛笔书写用的。"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中国汉字"。这是"书法"一词的概念。而墨水是供水笔、钢笔、蘸笔使用的。墨水不如墨汁浓,色泽也浅,因而无论在什么纸上书写,都能运用自如。为了区分,人们习惯上把毛笔称为"软笔",按照师承临帖、背帖、创新,写出的字就叫"书法";把钢笔称为"硬笔",依据碑帖写出的字便叫"硬笔书法"。
小时候家里穷,从没上过幼稚园、学前班。小学三年级前,一般用铅笔或铅笔头书写,若情况差,就准备一块别人仍掉的自行车条形黑色胶闸皮,若条件允许,可以买2分钱一块的橡皮,以将写错的字擦掉重写。上了三年级后,才可用水笔或钢笔。在这其间,又出现了圆珠笔,家长为了省钱,只给孩子买笔芯,然后折了后院扫帚把儿上的一节小竹棍,比划好长短后将笔芯塞进去,一支"完整"的圆珠笔便制成了。如果实在买不起钢笔,那就好好学习,一旦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奖品必然是笔记本或钢笔。
墨水最常用的是蓝墨水,叫蓝墨水,实际上并不蓝,稍带些青色。后来有了天蓝墨水、纯蓝墨水,记得牌子应该是"驼鸟"那倒是蓝得彻透了。再后来有了黑墨水,准确名称叫"碳素墨水"。用碳素墨水写出的硬笔字书法感最强,但钢笔也得用质量好的,否则容易笔尖堵塞下水不利。钢笔的牌子我现在只能想起来三个:最好的是"派克",但价格昂贵,我们用过的大都是"英雄"和"永生"。我那个时候就喜欢上了书法,动不动就拿庞中华的字帖学练硬笔书法。
我们学会了钢笔字,却淡化了毛笔。因此六零后生的人,毛笔字远远不如父辈、祖辈们。
就在毛笔丢掉、钢笔普及的当儿,中性笔、签字笔等新的书写工具出现了,电脑、网络大众化了。不但卖钢笔、墨水的愈来愈少,连修钢笔摊子的工匠师傅也都失业了。
过去,同学毕业、孩子参军、甚至新人结婚,送钢笔和日记本是一种时尚。只要是干部、军官、教师、知识分子,上衣口袋必留有插笔的地方。貌似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朝鲜最高领导人一出场,身边总有许多人一手持本,一手执钢笔地随时记录领导的"金口玉言"。
在中国,红色有着喜庆、吉祥之寓义。古代皇帝用红笔批阅奏折,谓之:"朱批";级别高的领导一般都用红蓝双色铅笔看文件;老师在黑板上喜欢用红色粉笔写标语、圈重点、画美术,用吸了红墨水的蘸笔或钢笔批阅作业、考卷评判、打分写评语等等。
时间如高山流水、时光似晃日流星、时空像经年隔世,看着红墨水,试着新钢笔,再也没有年轻时的激情,难觅当年硬笔书法的感觉,缺少质量、质地、质硬的写字味道。
传统的不一定是落后的,现代的也不全都是先进的。在电子产品充斥眼帘,书写已被大多数人丢弃,提笔忘字已司空见惯的今天,谁还在乎毛笔和钢笔?多少人还能记得墨水?更无人关心墨水是蓝的、黑的、红的……(年10月31日于尚书居)
作者简介:
姚骏骊,资深传媒人、知名作家、青年文化学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大秦岭父亲山国学文化研究会创始人、中国旗袍协会陕西联合总会副会长及陕西总会文化总监。
自幼爱文学、喜书法、晓国学,已在省级以上报纸、期刊、网媒等发表作品多万字。现供职于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任陕西农村报社副总编辑。
年,被陕西省文联评为“二十世纪陕西文艺散文百家”,传略被录入《百年陕西文艺经典》。年以来,已先后出版《跋涉者》《子夜碎笔》《史事回眸》《老新闻》《有话就说》《吹糠见米》等文集。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