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手稿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谈胡适手稿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茅盾先生一生享寿84岁,著译生涯长达70年许,笔耕勤快,作品宏富。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的《茅盾全集》收茅盾60余年的各类著述(不包括翻译作品和古籍选注、眉批等),按文体分类编年,多达40卷;以至于编辑出版周期长达22年(从年到年)。黄山书社于年推出新版《茅盾全集》(由茅盾之子韦韬授权,中国茅盾研究会原副会长钟桂松主编),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的基础上加以充实、补订而成,更达42卷页之浩繁,其数量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名列前茅。

茅盾(.7-.3)

有幸的是,茅盾留下了大量手稿,分为书信、日记、作品、书法等几大类。这些手稿已经成为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其文献价值表现在它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出版研究、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和茅盾研究等学术领域具有宝贵的佐证作用和参考价值;其艺术价值表现在书法上,不仅专门的书法手稿有书法价值,有的书信、日记、作品手稿也有相当高的书法价值。

一、茅盾手稿的存世及面世情况

(一)书信手稿

《茅盾全集》中书信为3卷,每卷约封,总共约1封。这些书信,有的在写作当时就发表在报刊上,有的直至茅盾去世后才问世。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中国社会动荡,他本人颠沛流离,保存不易,留下来的书信大约只有封,其中有部分手稿丢失,大部分留存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的书信手稿,则几乎全都保存下来了,共约封。

早在年,茅盾书信就被结集出版,即《茅盾书简(初编)》,编者为孙中田和周明,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此集后易名为《茅盾书信集》,于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再版。

茅盾《沁园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作)手稿桐乡市档案馆藏

除了全集中的书信卷,后来出版的有《茅盾书信集》(中国现代文学馆,刘麟编,百花文艺出版社,年)、《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萧斌如等编,文汇出版社,4年)、《茅盾姚雪垠谈艺书简:年7月—年2月》(姚雪垠之子姚海天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年)、《茅盾致陈瑜清书信》(陈瑜清之子陈毛英张蓉编,西泠印社出版社,年)。比较珍贵的是,茅盾家乡桐乡市档案馆曾将其所收藏的茅盾书信手稿以影印方式交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年推出《茅盾珍档手迹(套装共6册)》的《书信》集。

年,茅盾书信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著——《“信”者“信史”也》(北塔著)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到目前为止,尚有少量茅盾书信没有被整理发表。比如,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有茅盾致萧三的书信12封,其中有3封尚未在任何地方发表,分别写于年12月24日、年1月19日和年1月21日。

(二)日记手稿

茅盾日记留下来的主要有: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查国华、查汪宏曾编成《茅盾日记》一书,于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推出。

桐乡市档案馆曾将其所收藏的茅盾日记手稿以影印方式交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年出版的《茅盾珍档手迹(套装共6册)》中就包括4册日记,即《日记—年》《日记—年》《日记—年》《日记—年》《子夜》《书信》。比较有意思的是:茅盾先生年访问苏联时写的日记,于年初起陆续发表。桐乡市档案馆也以手迹影印方式,将这部分日记汇集,于7年1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名为《茅盾珍档手迹:游苏日记》。

(三)作品手稿

茅盾作品手稿包括小说、诗词、回忆录、文艺评论的创作手稿和笔记、杂抄、古诗文注释、批注以及翻译作品手稿等,总共有上千件之多。

茅盾作品手稿中分量最重的当属他的长篇小说杰作《子夜》的手稿。这部手稿的价值不仅在于《子夜》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在于其本身的遭际所见证的历史意义。茅盾在年10月开始动手写作《子夜》。应好友郑振铎之约,茅盾边写边将小说交给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连载发表。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期间,日寇轰炸商务印书馆。万幸的是,被炮火烧毁的是茅盾的贤内助孔德沚女士抄写的手稿副本,他自己用钢笔书写的原稿仍在家中。茅盾所用稿纸为每页36行竖写,每行约36字,看起来非常整齐。年“八·一三”事变发生,日寇占领上海。年11月,茅盾不得不离开上海;临行前,他把《子夜》手稿委托给在上海交通银行供职的二叔沈仲襄保管。沈仲襄将手稿珍藏在交通银行的保险柜里,从而使之平安度过抗战八年的烽火岁月。茅盾去世后,其子韦韬将完整的页《子夜》手稿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保存。年,为了纪念茅盾华诞周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子夜(手迹本)》,本书限印册,16开精装三函套,非常大气、精美。

茅盾作品手稿中单部篇幅最长的是其回忆录巨著《我走过的道路》。全书手稿共36章,桐乡市档案馆选取整理前11章,内容主要是茅盾的童年、学生时代、商务印书馆工作情况以及早期的文学创作。时间跨度约为年至年。年,以《茅盾手迹——我走过的道路(—)》为名,以12开线装全一函三册为形,由商务印书馆重磅出版。

到目前为止,最集中出版的茅盾作品手稿是年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茅盾珍档手迹(套装共5册)》,也是桐乡市档案馆整理的,包括《走上岗位》《人民是不朽的》《文论》(两册)和《诗词、红学札记》。《走上岗位》是作品手稿,这是茅盾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时期写的长篇小说。《人民是不朽的》则是翻译作品手稿,为茅盾40年代在重庆时期译的长篇小说,原作者是苏联的格罗斯曼(Grossman),由茅盾从英译本转译。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不过《人民是不朽的》的译文,我还是满意的,因为这个译本得到戈宝权对照俄文本逐字逐句的校正,达到极准确的程度。”译本最初于年由(重庆)文光书店出版。

(四)书法手稿

由于巨大的名人效应,更由于精湛的书法艺术,不是书法家的茅盾胜似书法家,曾经被许多人“求字”。在早年,他从不为书法而书法,而是为写作而写字。到了晚年,向他“请求墨宝”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他也有意更加用功于书法创作。被求的越多,他写的就越勤越精,双向促进,以至于到了求者络绎不绝、写者炉火纯青的地步。很难统计茅盾的书法手稿留存有多少件,也没有人尝试做过这方面的统计。笔者估计有数百件。

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曾数度展出过茅盾的手迹。比如,7年11月,由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桐乡市档案局(馆)承办的茅盾、丰子恺档案捐赠仪式暨“茅盾丰子恺珍贵档案展”在桐乡市档案馆隆重举行,展出了很多茅盾的手稿。

茅盾《人民是不朽的》翻译手稿桐乡市档案馆藏

年7月,“贴近大地的灵魂——纪念茅盾诞辰周年暨抵沪周年图片文献展”在解放日报社举行。展品共余件,包括茅盾青年至中年时期的老照片、茅盾重要作品手稿、茅盾作品初版本以及展现茅盾与友人交往的书信等。其中由桐乡市档案馆提供的很多手稿资料为首次对公众尤其是浙江省外公众开放展出。

年11月,上海图书馆举办“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展”,共展出上海图书馆0年以来入藏的现当代名家手稿余件,首次公开了茅盾唯一存世的《简爱》翻译手稿等。

年,为纪念茅盾诞辰周年、逝世40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浙江省桐乡档案馆与中国茅盾研究会、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和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图书馆,策划举办茅盾手迹江浙京巡回展,共呈献近件茅盾手迹和相关档案资料,包括书信、日记、笔记、杂抄及各类创作手稿。

青年茅盾

二、茅盾手稿的保存收藏情况

茅盾手稿收藏于全国多地的多家机构。

收藏茅盾手稿最多而且呈现、利用最棒的是茅盾故乡的浙江省桐乡档案馆。

7年,韦韬将茅盾北京故居中的纸质、录音、光盘、照片等各类载体的件档案悉数捐赠给茅盾家乡的档案馆。这批档案的时间跨度从年至年,整整56年,包括茅盾小说、日记、书信、诗词、读书笔记等手稿原件件,多达页。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回忆录巨著《我走过的道路》的全部手稿和茅盾的多年日记。

其次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文学馆收藏茅盾手稿的种类也比较多。其中作品手稿有60多种。如《迅雷十月布昭苏》《谈提高短篇小说质量的一些问题》《四天之内》《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十年来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报告提纲(第一届文代会)》《读丁聪的〈阿Q正传〉故事画》《柳亚子诗选·序》和《解放思想,发扬民主》等,其中最有价值的当然是《子夜》的全部手稿,可以说是文学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书信手稿有90多封,包括茅盾致萧三书简11通,致巴金、陈白尘、沙博理、普实克、柯灵等人共10余通。

再次是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收藏茅盾书信最多,数以百计,而且更加难得的是,他们还收藏了与茅盾往还的别人的信件。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茅盾与姚雪垠的88封通信。姚雪垠从年7月10日开始给茅盾写信,茅盾于7月17日回信,从此两人频繁鱼雁往还,直至年为止。茅盾写给姚的有35封,由姚雪垠之子姚海天捐出;姚写给茅盾的有53封,由韦韬捐出。两人通信主要讨论姚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也谈其他小说艺术和学术问题。

上海图书馆也收藏有茅盾的其他一些手稿,比如前面提到的《简爱》翻译手稿。

另外,上海市档案馆也收藏有少量茅盾书信手稿。

7年12月7日,茅盾的16封书信入藏上海市档案馆,是由中国茅盾研究会原副会长叶子铭的夫人汤淑敏女士捐赠的。这批书信是茅盾在年至年间与南京大学教授叶子铭的通信,对了解和研究茅盾的生平和作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第二年,林传祥曾发表关于这批书信的研究文章《解读茅盾给叶子铭的16封信》(载《中国档案》杂志,8年第12期)。

茅盾的书法手稿散存于全国各地的许多单位和家庭。其中单位收藏主要有他为学校、学会、杂志社、报社、出版社等各类机构的题名题字。比如茅盾曾给他少年时代的母校嘉兴一中题名,再如他给《新文学史料》杂志、《中国烹饪》杂志、《合肥晚报》、上海文艺出版社和漓江出版社等诸多文化机构题名。

家庭收藏主要来自家里长辈中曾经有人是茅盾的亲朋同事,从而有意或无意得来茅盾的书法作品;也有少数慕名而来的求字者——茅盾晚年虽然体弱多病、应酬繁多,但他慷慨热情,对求墨宝者尽量有求必应。其中给作家同行题写书名亦不少。需要说明的是,那些单位和个人为表谢意,纷纷寄去“润笔”,但茅盾分文不取,往往嘱咐家人按汇款者地址一一退回。

假如有一天,由某个机构挑头,号召这些单位和家庭把茅盾当年赠予他们的书法作品暂借出来,集中起来办一个“茅盾书法展”,将“郁郁乎文哉”,是非常有纪念意义和学术意义的。

茅盾致童焕华有关《秋收》信札西泠印社年春拍

三、茅盾手稿的价值

(一)茅盾手稿的学术价值

茅盾是全方位的文学家,既是作家,又是批评家、翻译家、编辑家、学者,还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社会活动家,因此,他的手稿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1.有助于茅盾研究。

手稿有助于我们更深了解茅盾对中国现实的看法。从《子夜》手稿上可以看到,他给这部小说最初取的名字是《夕阳》。“夕阳”者“黄昏”也,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中国社会进入黑暗时期。改为《子夜》,意味着茅盾在写作过程中转而认为,当时的中国已经处于最黑暗的时刻。手稿也有助于我们更多理解茅盾的文艺美学思想。比如,茅盾于年6月18日给姚雪垠写了封长信,对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二卷中的10个单元逐一分析评论,全信多字。姚雪垠后来在纪念文章《茅盾同志给我的帮助》中写道:“我认为茅盾同志关于写给我的那些信,是研究他的美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2.有助于文学史研究。

茅盾在年写下余字的长篇评论文章《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文中所涉及的多篇作品,因为他精准而有力的评论,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名作,比如茹志娟的《百合花》、王愿坚的《七根火柴》等,这些作者也由此一夜成名。因此,《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具有重大的文学史(尤其是小说史和文学批评史)价值。

3.有助于出版史研究。

《谈最近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年《人民文学》第6期,很快又出版了单行本图书。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近现代文献研究专家张伟表示,“这篇手稿于5月12日写完,《人民文学》6月号就刊登,几乎是等着刊发的,杂志出版后一个月,马上又出了单行本,后来还出了少数民族文字的单行本,这种待遇规格,在文坛上是非常罕见的。茅盾这份手稿上还保留着当时修改、发稿和排印出版的痕迹,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版本系列。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品,往往经过反复修改、多次出版,因此其版本研究的复杂程度甚至超过古籍,茅盾这份手稿的面世,对我们研究近现代文学版本有很大意义。”

4.有助于翻译史研究。

茅盾年轻时曾经两度翻译《简爱》,但都因故未完成,也就没有发表。人们一直不知道他到底翻译了多少,翻译得怎么样。直到年,韦韬向上海图书馆捐赠16页名为《珍雅儿》的译文手稿,这个学术之谜才解开。“珍雅儿”手稿文首有原著英文名“JANEEYRE”,译稿内容是《简爱》第一章至第三章(茅盾的译名比《简爱》更接近英文的发音)。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工作人员刘明辉表示,这是唯一存世的茅盾《简爱》译稿。

这部手稿的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茅盾的翻译,而且有助于我们研究《简爱》在中国的译介史。

茅盾《我的家庭与亲人》手稿桐乡市档案馆藏

5.有助于红学研究。

茅盾能背诵《红楼梦》,曾担任中国红楼梦学会暨《红楼梦学刊》顾问。但他很少发表关于《红楼梦》和曹雪芹的论文,以至于有人认为他不是专业红学家。在韦韬向桐乡档案馆捐赠件茅盾手稿时,人们惊喜地发现其中有一部完整的茅盾《〈红楼梦〉笔记》手稿。该批手稿由13件组成,共计页。这是茅盾在年代初亲自撰写《关于曹雪芹——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报告时,参阅有关《红楼梦》的评注、解释、索隐方面的书籍时所作的札记。这份报告本身只有0多字,但其修改手稿达7件。这批《〈红楼梦〉笔记》手稿中还包括茅盾手抄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钱静方的《红楼梦考》,寿鹏飞的《红楼梦本事辨正》和景梅九的《红楼梦真谛》笔记共5件,以及其他有关《红楼梦》的笔记共9件。据茅盾在日记中自述:“报告不过四五千字,但参阅各项有关文章、材料,则总字数当在百万以上。”这些手稿充分证明茅盾治学之严谨勤奋、学问之广博精深。该批手稿之前从未公开发表过,所以引起红学界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