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平微笑曲线的中国智造

数百万的中国工厂

年轻女孩从车间鱼贯而出,之前冷清的厂道瞬间就热闹起来。她们脸上带着笑,举手投足之间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还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样的场景,描述的是年代的深圳、昆山,也是当下的越南。

相似的画面,两个不同的时空,显示世界经济格局悄悄改变——越南进出口数额在慢慢爬升。

这背后,当然后国际经济格局变动的原因,也有中国技术破土而出,带给世界紧张的因素所在。以美国来说,美国所仰仗的是领先了一百多年的科技创新,及其成熟的产业化道路。换言之,即将爆发的数字技术革命,中国如果能抓住,就将再次获得强大追赶动能。

现在,我们就能看到中国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已现雏形!

这两天,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就是“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

面对越发严峻的经济与能源冲突,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全球制造业转型和产业变革,是本届博鳌论坛年会亟需讨论焦点问题。

今年的论坛有意选择了有道词典笔,一方面为会议及嘉宾提供便捷高效的翻译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将其作为中国智造的一个小成果予以展示。

普通人可能很难理解,一支看似简单的词典笔凭什么能代表中国智造?

只要简单了解词典笔诞生历程,它如何串起了互联网企业以及一百多家设计、制造、组装企业,就能立刻认识到拥有近万工厂的中国实体经济要实现升级,是多么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数实融合,或者说“智造”方面,美国也显示出自己部分优势。

美国有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这一类头部的、全能型科技公司,论数字经济的规模,美国是13.6万亿美元,中国是5.4万亿,仅相当于美国的40%。

论渗透程度,中国数千万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比例为25%,美国是54%。

实体经济从传统向数字化转型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对采购、物流、销售等外围支援体系进行数字化改造;

中级:生产流程的智能化;

高级:企业能够对人员、资源、生产进行数据挖掘,形成模型并基于模型对核心业务进行预测和优化。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前瞻产业研究院,以数实融合的成熟度为标准,把中国智造分了四级(二三级相当于我们刚提到的中级)。

图中提供了、两年的数据,由此可见,中国智造能达到“高级”阶段的企业开始出现。

互联网思维与硬件制造如何实现深度融合,是产业迈上更高阶梯的关键,是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一块石头,也是当下中国边摸索边总结宝贵经验的关键尝试。

中国智造要的是整个产业链,从工业设计到算法、AI等科技力的,到硬件实现全链条的技术能力全频共振。其难度可想而知。

从制造到智造这一步,没有现成的石头。

而有道词典笔的数实融合案例,似乎表明,我们已经初步找到了那块石头。

拉平“微笑曲线”的中国智造

苹果,无论是作为公司,还是产品,都可以称之为行业标杆。

原因就在这条曲线里。

苹果能用新技术、新理念整合并赋能全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大大提升全产业链的价值。

我们还没有苹果,但我们可以从一个一个产品,一个一个细分领域的领头企业做起,只有这样的产品和企业多了,“微笑曲线”扁平化了,升级也就水到渠成。

这也正是中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着重点名数字经济,着力打造专精特新,提出要加快数实融合的根本原因。

在现阶段,中国制造大多位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哪怕很多是全球产业链重要的一环。

优衣库,全球家代工厂,中国有家;

别说阿迪达斯、耐克了,连阿玛尼、Prada、Burberry……等一线品牌也常常有中国代工企业;

玻璃制品中的“康宁”,时尚消费类的“戴森”,也无一没有中国代工厂在身后;

最具代表性当然还是苹果,其制造体系包含了了中国85家工厂,占到苹果供应商的43%;

……

但如果文章开头描述的越南现象加速上演,中国工厂该怎么办?

至于苹果,虽然它依然要依赖“世界工厂”的众多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短期内离开不容易。

一部iPhone,60%的利润归于苹果,20%多归于日本、韩国、德国……企业,中国制造的利润不到10%,对于苹果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而言,“微笑曲线”一点也不“扁平”。

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数实融合”。

有道词典笔这一款智慧硬件的价值,正在于此。

这个产品,从芯片、AI算法到工业设计,都来自中国企业,是中国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代表着数字时代下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成果。

最重要的是,这个智能硬件实现了产业链上,互联网企业与众多设计、制造工厂的合作共赢,它创造了一种新模式。

中国数实融合的底盘或许没那么强,这个产品偏偏诞生在中国现实的土壤中。

这个现实,就是中国数实融合的困境。

硬币一面是绝大多数处于价值链底端的企业,它们的平均寿命往往只有三五年,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它们也一直希望深度参与实体经济,但在与制造业的融合方面,迄今鲜有经典案例。

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互联网大厂基本依托服务业起家,几乎没有制造业的经验,它们纯粹的软件思维和制造业硬件思维往往格格不入。

这些经验告诉后来者:做硬件,互联网团队要补的课,还很多。

所以,数实融合这个事情,很长时间一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网易有道词典笔就产品而言,也许还无法像iPhone诞生之初那般的惊艳,但是它确实找到了成功的路径,并拉平了微笑曲线。

这才是中国数实融合真正想要看到的结果。

必须征服中国消费者

中国人对两类产品差不多是全世界最挑剔的。

一类是代表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高精尖,比如芯片和大国重器;另一类就是消费电子产品,只不过对于后者的挑剔,大多数人并不自知。

MP3、DVD播放机在中国早已被淘汰,但在国外,在很多发达国家,它们依然是利润丰厚的产品。

由于挑剔,比如运行速度更快,响应时间要更短,屏幕要大,分辨率要更高,待机要更长……消费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升级换代最快,应用先进技术最广、最快的市场,类似图像人工智能优化、摄像防抖云台微马达、人脸识别……都是最早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成熟应用的。

事实上,一些最尖端的军事装备也常常有很多方面比不过同时代的消费电子产品。

举一个例子,世界最先进的F-22隐形战斗机,在21世纪初服役时机载电脑只有的水平,而当时的个人PC早已经进入奔腾3时代了。

以这样的视角来审视有道词典笔,它出现在智慧教育硬件这个赛道不亚于iPhone重新定义手机。

如果再对照iPhone强悍的研发、设计能力,以及全球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你就更可以想见,要创制这样的产品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和制造企业有多难。

事实上,网易有道用词典笔从年就开始趟路了。

一方面,初步积累对硬件设计的理解,提升技术,积累用户,积累数据,完善算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智慧硬件研发制造的模式。

当代天才计算机大师AlanKay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对于自己的软件足够重视,你就应该去开发属于自己的硬件。

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能像网易有道一样,从很早的时候就梦想造硬件的不多。

互联网产品和制造业的产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能在电脑和实验室实现的产品,往往一到制造环节就容易从云端跌落尘埃。因为设计再完美,也有可能造不出、运行不流畅和用不起。

比如,第二代词典笔如何让一个衬衣纽扣大小的扫描窗口,点一下,便能实现对完整一句话,或者绘本整个页面的识别?

这需要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在有限的成本中尽可能匹配好的硬件,比如小而亮、功耗还不能太高的照明、高清的镜头组……更重要的是,AI技术。

网易有道称之为超感光学系统。

按照网易有道首席科学家段亦涛的说法:

它主要靠算法,比如要考虑镜头成像产生的畸变,还要克服超感光学笔头也会导致光照不均,还有不同使用环境,比如握笔的姿态,不同的书写、书页的起伏、不同的光照成像产生的畸变、自然的阴影、背景的干扰等等。

如下图,人眼中的书和扫描笔头看到的书,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人的眼睛先天自带算法,瞬间调节。之后,对于智慧教育硬件而言,硬件不过是有道长期积累的数据,比如用户使用习惯和场景,以及更高效的学习方法的实现载体。

有道词典笔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3%。

当然,光准确还不行,还不能让使用者有等了很久的感觉,所以反而是负责硬件设计的合作企业给出了毫秒这种让市场疯狂,也让自己抓狂的指标。

当然,所有这些还需要众多的底层优化方案,需要众多的模型和代码支持,以及数据库体系的匹配管理优化。

最终,就是把如此多的先进理念、硬件设备、先进技术,由硬件设计制造企业集纳到一支比钢笔大不了多少的设备中。

一个好产品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一厘米一厘米抠出来的,没有好的模式,不会有好的产品。

当用户用笔让死板的绘本“动”起来,变成随点随播的动画片,实现人机交互,他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它在智慧硬件上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对有道词典笔的描述上,你可能会联想到苹果、特斯拉,虽然很多方面还不能比,但是它就是这一类的东西。

让智造落地的最后一步

互联网跨界去做硬件,目前小米算是比较成功的。

但在做了十年硬件之后,雷军在小米9的一次发布会上,还是忍不住感慨:“做硬件太难了,太难了”。

连续两个“太难了”道出个中艰辛。

华为让出的手机高端市场绝大部分被苹果收入囊中,中国其它手机厂商只能望洋兴叹。

更重要的是,苹果以其超强的技术优势和价值链优势,对中下游厂商做到了接近绝对控制的程度。

有道词典笔,别看只是一个精巧的智能教育硬件,迄今很多人甚至把它看作“高级玩具”,但它却标志着中国企业终于打通了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壁垒——它孵化创造了一个产业链,从上游的产品设计,中游的主板企业到下游的组装企业。

外人无法想象软件思维和硬件思维这两种不同的DNA之间的碰撞有多惨烈。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硬币的两面吗?要融会贯通,要么你自己就是硬币,兼有两面,要么就只能在硬币中间钻个洞。

在有道词典笔的产业链中,我们看到了数实融合的基因。网易有道一直就有一颗要造硬件的心。

它较早就构建起了研发、设计、供应链、量产、定价、分销等复杂的体系,并且能够找到和产品最匹配的参与者。

潘晓雷的团队就是被有道发掘出来的。

潘晓雷的团队负责的是智能词典笔的主板部分,我们前文所提到的所有高大上的技术、功能最终都要靠这个主板来承载和实现。

和大多数只管接单、代工的中小企业不同,潘晓雷干这一行十多年,也一直有一个自主研发的心。

在参与有道词典笔的研发设计之前,他在华强北最传奇的故事就是,用纯安卓系统制作了能完全模仿iPhone4的最经典高仿机——操作界面和iOS一模一样,还能指纹识别、两网4G,连使用体验都毫无二致,只有在连上AppStore下载App时才能识别这原来只是高仿。

有道词典笔,或许就是类似潘晓雷这样的公司一直在等的自主研发的机会。

为了服从于产品纤细、美观的整体设计,他的团队孤注一掷,重新设计主板。为此,公司把一半的研发能力都用到词典笔的产品设计上面,专门成立了个实验室,加大研发力量,增强了很多测试设备,服务于各个技术环节。

像这样的企业、工厂,最终被网易有道整合到了一起,他们肯定不是行业最强的,但却是最贴近中国现实的数实融合。

产业链的整合也经常是磕磕绊绊的。

比如软件思维习惯于打造一款好产品,很难一步到位,反复精细打磨,然而工业产品设计制造,有一个术语叫产品状态冻结。大意是每一个分系统达到要求后,主干部分就不再修改,只允许对枝节进行调整。

再比如,互联网风格是允许全面开花,鼓励试错,用迭代修补bug,一次修补不完那就两次,三次……

而工业产品则是确定了上市时间,就要卡时间线倒推——热机、材料设备采购、生产检测工艺、铸模……一连串的流程,环环相扣,中间几乎无法修改或推倒重来。

还有,软件思维常常追求唯美,不断完善,但是工业制造则是现实主义,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一切设计都要向材料、生产工艺、成本妥协,最不允许的就是成品率低。

但由于出发点一致,软件思维与硬件思维深度碰撞的结果就是深度融合。

有道词典笔最终成为了智慧教育硬件领域的一个现象级产品。年,词典笔一年的出货量也就万,有道独享半壁江山。

有道词典笔数的产业链的微笑曲线是扁平的。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从中得到了提升,网易对硬件制造的了解更深,潘晓雷的团队研发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初步具备了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的能力。

只有所有合作者都能获益的模式,才能够顺利和可持续。在告别唾手可得的红利之后,中国制造业、中国经济升级已经到最难的攻关阶段,需要对创新、对产品有长期的耐心,有极致的追求。

有道词典笔,是中国自主智能硬件的代表性产品之一。它是中国数实融合之路上一扇窗,能让人看见光的窗。

中国制造与互联网需要实质性的链接,彼此激发出更强大创造力。真正的救赎,只能来自于技术和产品的突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