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练习中锋用笔的书法字帖
书法自古以来都是讲究用笔为上,而用笔千古不易的道理就是不管写什么字体,都是要求中锋用笔,从而实现线条的圆、润、骨、筋、丰的基本目标。在五体书法中,中锋用笔是从大篆开始的,这也是古人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今天推荐的是汉代经典名碑《石门颂》,基于很多书法爱好者对篆书兴趣不大,或不能理解篆书对线条的好处,所以就以《石门颂》为例,加强对线条的训练,同样也能达到对笔法用笔的要求。
《石门颂》是汉代的摩崖隶书作品,镌刻在褒斜道的岩石壁上,今天保存在汉中市博物馆内。其字形特点宽匾,线条纤细,风格飘逸,是汉代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深受书法爱好者学习和临摹。《石门颂》以中锋用笔,在线条上笔笔力注,深显笔法。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石门颂》的用笔方法,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探讨:
一是执笔问题。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很普通的问题,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解释,因为这又是书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错了,就相当于开始就错了。五指执笔的问题大家都懂,不需要过多强调,最主要的是执笔的角度问题。大多数在写字时,拿着毛笔就像拿着钢笔一样,要倾斜30度左右,长此以往,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对中锋用笔是有非常大的影响。试想一下,毛笔的中锋用笔就是将笔尖裹在线条的中间运行,而斜着拿毛笔时,笔尖如何准确地行走在中间位置,又如何中锋用笔?《石门颂》在中锋用笔上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书法爱好者可以从笔画开始研习它的用笔状态,模拟它的用笔过程,一定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是行笔问题。了解了执笔和用笔的方法后,接下来就要开始运笔,这里的运笔是运行的意思,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毛笔在前进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这一姿态,让笔尖在笔画的中间位置行走。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在哪?难在同时要照顾运、中、动、顾四个字上。运,就是运行,运动着行走;中,就是保持中锋;动,就是对出现偏锋时要用动作进行调整,使其回归中锋状态;顾,就是要照顾字形、长短、位置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拿着笔不停地向前推进,还要根据结体的需要及时收笔。这四个动作要在书写中加强训练,达到同时产生效果的目的。结合《石门颂》中的笔画及结体,仔细分析,认真临摹,克服急躁心理,一定会取得收获的。
三是相似问题。书法临摹的目的就是相似的问题,相似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临摹达到与字帖字形的相似,学习书法中人们最为追求的就是结体的一致性,有的人通过长时间的临摹学习,写出来的字与字帖一模一样,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样就可以掌握其结构,让人一看就知道学习的是哪一个路子的书法。二是通过临摹学习其中的用笔之道,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也是学习书法的关键所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书写习惯,但用笔却是相同的。认真分析《石门颂》的用笔特点,在书写中很好地把握好这个关键问题,对于提升书写临摹能力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这里只强调相似的结体与相同的用笔问题,相似的结体是字形的需要,相同的笔法是书写的需要,要在相似中找到相同,还要在相同中追求相似。
四是出帖问题。在临习《石门颂》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书写经验后,就面临着要出帖的问题了。什么是出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帖就是创新的问题,临帖再多,功底再扎实,都是要用来创作作品的,没有一个人一辈子永远在临帖而不去创作的。出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石门颂》的意临问题,所谓意临,就是不看字帖,只是根据平时自己的临摹情况,脑海里对字帖中的字进行意识上的临摹,这里又涉及到结体和用笔问题,把记忆中的字的字形和用笔当作字帖进行临摹,这种方法就是意临。意临之后,即将进入到创作阶段中来,也可以找到与字帖中相同的字创作作品,也就是集字创作,这是一种十分快捷的方法,能很快进入创作状态。最后就是完全创作了,完全创作也是一个书法学习的方法和概念,它是把所学的技法和艺术相互结合起来的一种创作方法,其中还要有情感的问题,如果到了一定程度,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问题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书法的用笔虽然强调中锋为上,但书写的习惯问题是必须要注重的关键问题。要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要对照《石门颂》等优秀的经典名帖加强专门训练,改正一些不正确的执笔方法和用笔方法,养成好的习惯,为书写和创作打下好的基础。
本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平台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