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旧版图书记一个卖书人的桃花源地

编者按:郭相源,山东书友,孔网昵称“桐花主人”。在孔网开店9年,店铺名称“大泽旧版图书”(点击进入书店)。郭老师自小便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爱好书法与写作,隐于聊城,乐在书山,将理想付诸于现实。如今,他不仅把书店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编织得也是悠然自在。此次访谈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郭老师写的卖书随笔,第二部分是我们与郭老师的交流对话,希望可以为大家呈现一个卖书人的趣味人生。

店主友人为其写意的画作(创作者:著名画家金增友先生)

卖书随笔

作者:大泽旧版图书店主郭相源

书,我思想和现实中的桃花源地以护花者的姿态打理文化三尺的剑一夜成针平戎策换成养花的手艺开就开得东方不败淬火的思想钝化为松软的面包让所有爱读书的人和我一起幸福

鄙人郭相源,不见经传。山东人,说起来我和海迪大姐是老乡,受她影响较深,算是靠自学成的“菜”。我特爱做梦,做过诗人的梦、作家的梦、书法家的梦,因此多读了一点书。后来梦没了,只剩下书,便做起了书的营生。书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屈指算来,也近二十个年头了。

我对书的喜爱算得上是天性,儿时一张小纸也当宝似的。记得当时父亲给我买了本小人书,喜欢的可不得了,天天就揣在怀里。我家是农村的,地理位置也较偏僻,生活条件较差,距莘县县城三十多里,离聊城市也有五十多里。为了能买上心仪的书,常常要骑车往返一百多里的路。为了能多置一本书,往往是空着肚子再赶回去,这样的事不止一次两次。

起初,卖书赶的是夜市,路灯下摆过两年书摊。后来有了点资本,朋友再帮点,就在我们这儿聊城大学旁边开了家书店,正儿八经地起了个店名——大泽旧版。这期间,每天卖书、看书、聊天、写字,来的多是大学教授、大学生,和一些周边的文化人,在挣生活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我这人没什么经济头脑,故也没想过做多大,有点得劲就行的感觉。性格也较内向,不善言谈,聊文化还行,谈生意就歇菜了。我家的孔网店铺开的较晚,一零年才开的。记得当时买了个笔记本,不会就瞎捣鼓,玩了个把月通了,然后一颗星两颗星的开始做,老早就三颗钻了。

在书的管理上,我有点像小学生,较简单,就分个一二三排,第几架几架。在书的内容上也比较宽泛,老的新的一股脑儿。不懂外文,但几乎什么文的都有;喜欢文史哲、艺术,但其他的书也不少。书分新、旧、老,价格上也是高、中、低多个档次。在书的经营与打理上,有点像陶渊明打理他那一亩三分地,既朴素又自然。

书库一角

说起经营书,那必然要说说淘书。记得有一次使我感触颇深,那是零几年的时候,在一个大型的文化市场,发现一宗房山佛经。一问价格有些高,但不是离谱的那种,其实也能接受。为了更便宜一些到手,决定放一放再讨价。等我转了一会儿回来,店家已与别的客户成交,当时我懊悔不已。从那次我吸取了经验教训,只要真喜欢,价格可以就拿下,因为旧版本的好多书不是你想要就有,错过一次就有可能错过一生。

我本人也特爱好收藏,主要是名人字画、碑帖和红色文献,故在经营上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再加上自己写画多年,圈子里大多也是这方面的朋友,做起来也顺手。红色文献主要分两大块,建国前和建国后,特别是边区书,因当时条件受限,每一本都弥足珍贵。建国后的侧重于文革书,其中包括一些手稿、油印资料等。因为网店的缘故,时有一些外地的书友慕名前来,多了些交流。一直以来,我特别重视书与画的专业性。它应建立在喜欢之上,也就是说喜欢不喜欢都能看出好来,能够客观地给物品一个正确的定位,这才是一个成功玩家应该具备的素养。

旧书一角

书做为文化的载体,在未来的前景上,我感觉是可期的、光明的。因为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更离不开文化,更需要太多的文化。书不单是文化人的精神食粮,也是大家共同学习的必备。同时还可以作为一项投资,历来就有“书是软黄金”之说。

我是那种真正的喜欢书、好读书,被书陶醉得晕晕然的一种人,书在我的生活里无处不在。正如我的小诗所言:“安居书山,天高云淡。”

访谈对话

孔网:读您的字迹,您提到早些年在聊城大学附近开了一家书店,也就是“大泽旧版图书”。那现在实体书店还有吗?

郭相源:实体书店还有,但主要是用来接待朋友、见见圈子里的人、聊聊天。经营的话,主要还是网店。我大概年开始玩儿字画,开了大泽旧版实体店,卖一些字画和旧书。但是实体店囊括得范围小、交往的圈子窄。后来在孔网开了网店,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可以在网上交流,圈子就慢慢扩大起来,在网上标合理的价格、确保为真,卖的话也就好卖了。

孔网:那您开书店之前有做过其他工作吗?是什么契机让您做出了改变?

郭相源:开书店之前,做过很多,办过广告公司、开过汽修厂。但我觉得我性格比较内向,聊生意不会聊,就是喜欢文化,现在店里聊天的都是喜欢文化的。我这一生最喜好的就是书,每天拾掇拾掇书,心里觉得才得劲儿。

孔网:既然您这么喜欢书与文化,考虑做书店时,“大泽旧版图书”店名是否有特殊含义呢?

郭相源:嗯,我喜欢从文字上找点儿小文章。至于为什么叫“大泽”?因为我的名字中有个“源”,源头之水得有汇集的地方,而“泽”(一大片水)就是那汇集之处。再有,藏书需要有很强的防火意识,五行讲“以水克火”,像宁波的“天一阁”、聊城的“海源阁”等等,名称也都和水相关。

孔网:那您这个店名寓意挺好。这么算来,您经营“大泽”也快20年了,这些年您的货源是如何保证的?近几年有觉得旧书资源紧张、收书困难吗?

郭相源:我的网店主要卖旧书,这些书基本都是从大城市收来的,当地的只占一小部分。刚经营的那几年,需要常常去外地找资源、收书;现在年头多了,老朋友们彼此也信任,就有点儿水到渠成的意思了。平时圈子里的人聊天交流,也会提供一些收书信息:比如××大学的图书馆要下架一批书等等。

现在上货确实没有以前好上,但因为自己一直有囤货的习惯,所以才没觉得那么紧张。

实体店囤货一角

孔网:有囤货心里肯定踏实些。那关于经营书店,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吗?

郭相源:我有一个观点是:卖书,可以不喜欢,但是要专业。玩儿的话,自己喜欢就行;经营的话,不能光自己喜欢。因为你面对的是多方面的顾客,不能我觉得这种好,我就只卖这种。你比如说外文书,我也不懂,但能感觉出有些书的品质好。从书籍的排版、装帧、年代、插图是否精致等多方面去察看,通过你能掌握的一些信息去推测,从而来掌握这本书的价值。

我心里是特别喜欢玩字画的。平时看字画、图录、名家画谱,跟小时候看线装的唐诗三百首似的,拿到一本,我会翻来覆去的看。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泡”。我是比较闲的人,所以有时间在里面“泡”。

关于书画方面的专业性,有些人认为,自己喜欢就是好的,但是我认为,你得建立在喜欢之上,对于你不喜欢的、站在你对立面的作品,你依然能看出好,这才叫专业。

当然,这些也都是我的一些主观想法,也不一定对。

孔网:嗯,感觉您是“在玩儿中把书店经营得不错”,这种状态挺轻松的。这是如何做到的?

郭相源:我觉得并不是我经营得怎样,只是我心态好,多年来一直喜欢看老庄、陶渊明的书,养成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好心态。我平时喜欢和圈子里的朋友小坐一下,喝点儿酒,聊聊艺术,谈谈人生,日子过得挺安静的。

孔网:您这样像是一名隐士。如果说陶渊明那个时代的隐居生活是比较容易实现的,那在如今技术发展迅速、交通发达、信息轰炸、人们又普遍焦虑的时代,如何实现隐居呢?

郭相源:隐居与否,不在于一种形式,而在于一种心。有一颗隐士的心,并不等于脱离了生活。我在年少时也很心强,也很刻苦,现在反而都没了,现在是比较安于一种自然的状态。

孔网:您是觉得整个过程中心境有变化是吗?

郭相源:对,我以前也做过梦,就像前面说的那样,作家的梦、书法家的梦,等等。我现在也还有梦呢,比如办自己的书法展、出自己的诗集、开自己的一个博物馆。

孔网:有些梦,生活才更有趣味。那对于您的这份事业,家里人是如何看待的?支持与否?

郭相源:我爱人是很支持我的,对我也很信任,像花钱买书、字画之类的,她从没说过你别买了。她人很好,性格很开朗,这个书店也是我夫妻两个人共同来打理的。

年轻时,我写书法在全国大展也获过奖,现在过去了都没这些想法了。现在我每天在店里和家人一起拾掇拾掇我这些书,就觉得挺满足了。没名没利,很淡薄。

实体店

孔网:有这些思想的转变,应该是有一些契机或经历,又或者是因为人生阶段的不同吧?

郭相源:其实我的经历很坎坷,在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刚闯荡有点儿成色,母亲又得了重病。后来能在城里安家、结婚、买房子,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觉得,现在是有生以来挺安逸的时候。

因为我是从最艰苦的时候过来的,所以我比较容易满足。

孔网:苦尽甘来,现在生活得幸福就好。您做文化这么多年,和圈子里的朋友打交道多,对于朋友情谊与经营利益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把握的?

郭相源:我生性耿直,较木讷,卖书比较讲原则,从不会漫天要价。大家来来往往都熟了,没必要诓人。一些特殊人士或者家境贫寒的,我都会很照顾,有时一本两本的钱就免了;很要好的朋友就不用说了,开绿灯就是了。

了解我的朋友都清楚我的信誉,我外地朋友给我供货,一批接着一批,都没问题。在书的行业,如果说不会做生意,那就先从做人做起。做人可能发不了大财,但也不至于没饭吃。咱不会做生意,不懂商业文化,咱们就实实在在做个人吧。

孔网:嗯,做人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刚才您提到书法获奖的事情,是从小就练习书法吗?

郭相源:我小时候喜欢写点儿诗歌和文章,同时也在本子上练练毛笔字。那时候家里条件差,在草稿本上练完字,我会等它晾干,然后放进袋子里攒起来。这样本子的正面写完了,我还可以写背面。

小时候也没有老师教,后来去了城里,大学里有书法专业,我就在大学旁租房,和书法专业的大学生们一起住,一届又一届,有问题我就请教他们。我的字,很多人都说是专业的,没有旁门左道之言。

我的思想受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深,喜欢寻求一些“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当时选择做文化,也是因为考虑到社会发展太快,跟不上发展就会被淘汰。而书、字画与艺术,这些玩儿的越精,以后就越有市场,因为文化永远不会被淘汰。

孔网:文化是一直存在的,但阅读形式会改变。您比方说电子书的出现和流行,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郭相源:这种改变只是一个阶段,纸质书永远不会被淘汰。电子书,比较粗略的浏览时可以用;但是要做特别专业的研究,还是得看纸质书。电子书和纸质书是共存的,不会代替,只是在阅读方式上多了一种模式,它肯定会有一定冲击,但不会让纸质书消失。

孔网:电子书是不会代替纸质书,但是会影响到纸质书的流通,经营上也会受到冲击,这个问题您如何看待?

郭相源:书是面对很多群体,有些是收藏群体,有些是读者群体。做新书的,一般都是走量。做旧书这一块儿基本都不是靠量生存的状态,因此收藏这块儿的群体是不可忽视的。我说一句很直接的话,你不做量,你就做质,做质的话就需要与收藏接轨。你不站在这个高度上去,也不会创造更高的盈利。所以卖旧书,既要卖给读者群,也要卖给收藏群,你必须要与收藏接轨。

社会越繁荣,越需要大量的文化人去充实。有一个说法是“盛世收藏”,只有社会越繁荣了,书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收藏的群体才会越多。

已故画家姚有多先生作品

孔网:嗯,玩收藏也得特别懂才成。那回到书法的话题,您平时写哪种体比较多?

郭相源:我写字比较杂,什么体都写,写篆书相对少些。楷书一般写魏晋的比较多,钟繇的小楷我都放大了去写。唐楷写得倒少,唐楷的法度比较严谨,不利于个性的发挥。行书倾向于写宋人的,宋人尚“意”,我喜欢有意境的。宋人米芾、苏轼、黄庭坚的,我都写;但我很少写蔡襄的,蔡襄的书法基本属王羲之一脉,没多少特点,这也不是说他写得不好。但艺术,我认为它本身就是要张扬个性的。

书法,之所以区分于写字,是因为它讲究技法。“技法”这个层面你必须得严格要求,到了一定程度,那个“法”是为你所用的。它不是来左右你的,而是来延伸你的。它是一种语言,传达的是你的内在、你的意。

孔网:既然您提到书法讲究“技法”,那对于入门级的朋友,您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吗?

郭相源:一般情况下,我并不把“写”放在第一位,我把“读帖”放在第一位。字的结构、趋势、用笔,读帖多了就能分析得出来,这样下笔时就会自然许多。如果你喜欢书法,读帖是一种享受,一种美。

有时你觉得写书法笔力不够,除了练得少,也可能是技法不对。其实写毛笔字,最大的忌讳是用写硬笔的方式去写。比如这一横,咱用钢笔一划拉就过去了,但是书法中这一横,它却是要推出来的。笔一推,力度就有了;你拖出来,这个力度就没有。还有这一竖,硬笔一耷拉它就下来了;但是书法中不能,有个最形象的比喻是“悬崖勒马”——马腾腾地往前跑,缰绳一勒,这个“竖”的力度就出来了。你用笔的时候,要注意往前跑的力和往回拉的力,这样字写出来就会很有力度。

笔就是个圆柱体,就看你怎么运用它。其实技法讲明了以后,你写字很快就入手了。书法,技法是最表层的,它不难。

郭相源先生书法作品一副

孔网:听您这么讲,觉得练习书法,没天分的话,只要懂技法,勤练习,也是可以拯救的。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关于网上书店以及您个人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郭相源:根据这些年卖书的经验,主要还是走网店与实体店相结合的路子。在书的经营上结合自然情况,无所谓新老,只要内容好,合乎读者需求即可。

我自身的规划就是,只要我不糊涂,还能走动,年龄大了也要卖这些书画。当然,还有我前面提到的梦想,把自己这些年写的文字、诗歌、书法出个小集子,也算是对自己这么多年的一个总结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