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共同抵抗疫情扩散,全国各地的小区物业都开始进行日常消毒和社区宣传,可以说是花样百出,甚至还有点硬核:有拉横幅的,有办出入证的,还有的用上了接头暗号。
比如,下面:
还有暗号是“动态口令”。
湖南长沙天心区通用时代小区,“动态口令”每天晚上12点更新,通常会打印出来,贴在小区门岗和电梯内
此情此景,让网友们忍不住笑称,如今进出家门都要接头暗号,真像谍战片里的地下党接头啊。
不过话说回来,暗号真的像影视剧里一样神秘莫测吗?它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真实的历史故事呢?
暗号,为保密而生
关于暗号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暗号的使用诞生于古代军事活动,也有观点认为暗号的使用与人类秘密社团活动的发起密不可分。
电影《南海风云》暗号:“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地瓜地瓜!我是土豆!”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暗号的作用——保密。因为不管是用语言、动作或是声音等约定的方式联络,其目的只有一个:暗中识别、确认自己人,进而展开下一步的行动。
因“密”制宜的特殊暗号
现在,我们一说起暗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必备法宝”。这实际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成功的保密工作方法经验。从近年来一些优秀的革命题材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经典谍战剧《潜伏》贡献了大量谍战台词,其中就有多个接头暗号。例如,余则成的第二个联络站设在书店中,因此与接头人罗老板的暗号以书做文章:“有汇文版的朱子家训吗?”“有,不过不是单刊,是和增广贤文合本的。”“民国版的,还是清版的?”“都有,您要哪版?”
年大火的谍战片《风筝》中,卧底军统的郑耀先去延安与“影子”接头,除了上衣口袋别着一支派克钢笔,接头暗号是:“先生,是赣州人吗?”“答:不,我是江西于都人。”“于都,哦,我去过。那是十二年前,我记得那里南屏有家茶叶铺,掌柜的姓马。”“恐怕那是老黄历了,马掌柜盘了茶叶铺,如今的掌柜姓金,专售大红袍。”
这些暗语充分考虑了接头环境、所处年代、人物个性,与“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式的帮派黑语,是有很大区别的,历史上也确实如此。
年,红军长征开始后,党中央决定派陈云到上海向共产国际汇报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于是陈云在四川秘密离开长征队伍,赶赴上海。陈云到达成都后,即请人到《新新新闻》报馆刊登一则《廖家骏启事》,内称:“家骏此次来省,路上遗失象牙图章一枚,文为寥家骏印,特此登报声明作废。”这是事先约定的联络暗号,陈云以此向党中央传递自己已冲出重围,安全到达成都的消息。
这样的暗号用语巧妙含蓄、言辞审慎隐秘,不难让人感受到,我党地下革命斗争的严肃性、艰巨性、保密性和策略性。
暗号泄露后的紧急措施
既然暗号对党的地下活动如此重要,那么一旦泄露,就会对组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在党的历史上,也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特科实际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立即叛变投敌。他长期负责党中央机关的保卫工作,对党的秘密工作方法和暗号十分熟悉,对中央在上海的重要机关、领导人住处了如指掌。接到顾顺章叛变的消息之后,周恩来在陈云、聂荣臻、陈赓等人协助下,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销毁机要文件;将党的主要负责人迅速转移并采取严密的保卫措施;切断顾顺章在上海所能利用的所有重要关系;废止顾顺章所知道的一切秘密工作方法和暗号,由各部门实行紧急改变。
正是在周恩来严密部署下,当天夜里,党的机关全部转移,暗号全部更改,让敌人处处扑空,企图一网打尽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来源:保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