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年出生于四川达州的庞中华,可以说创造了中国硬笔书法圈的一个奇迹,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书法圈和文化界,是许多书法爱好者崇拜的偶像,一时风光无限。
这30多年以来,他总共出版了《庞中华钢笔字帖》、《庞中华现代硬笔字帖》、《庞中华诗抄》、《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等多种字帖和书法专著,创作之余,他还创办书法学校,培养了许多书法人才。
庞中华之所以能够成名,源于两个因素的加持。
一是他的硬笔书法本身写得很好。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庞中华从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华北地质勘探队”工作,由于在夜晚比较无聊,为了打发时间,他就拿出钢笔一笔一画地描写报纸上的字。
没想到他由此喜欢上了写字,然后就坚持下来,一直坚持到他成名前。
庞中华是一个有心人,报纸上有仿宋体字、黑体字、楷体字,这些字体在字形结构和用笔方法上千变万化,他在描写时,非常注重细节和用笔上的变化,每当掌握一种字体的写法,他就非常兴奋,这无疑增强了他练习下去的信心。
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庞中华用去20年,正是这20年时间让他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童子功,并构建出鲜明的个人风貌,流露出清新秀逸、生动自然、刚健遒劲、疏朗灵动的审美特征,从他的笔画线条,能明显看到带有魏碑和隶书的影子。
二是庞中华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因为他依靠20年的磨练,把自己炼成了一块金子,本身具备了优秀的硬笔书法功底,发光只是时间问题。
地利是因为,在整个80年代,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能写好字的人更少,关于教导人们写字的字帖和专著,少之又少,市场上非常缺乏这类实用型书籍。
人和是因为,庞中华本身就是有心人,他瞅准了机会,写了一本《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法工具书,既有文字介绍,又有他的硬笔书法,当这本书推向市场后,人们如同忍饥挨饿很久突然发现了一桌美食,就开始疯狂购买这本书,来满足学习的欲望。这本书的销量达到数百万册,一下子让庞中华火了。
时过迁境,30多年过去了,庞中华似乎跌下了书法神坛,完全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被许多人不屑一顾,甚至他的书法遭受到很多质疑声,导致他一度销声匿迹。
为什么会这样?庞中华的硬笔书法究竟好不好?我具体来分析。
回答这些问题前,先来搞清楚硬笔书法究竟是什么?有哪些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
硬笔书法跟毛笔书法有不少共同点,却有许多不同之处。
共同点是,它们都通过线条与结构的变化,以及用笔方式上的变化,来表现书法家对造型艺术的认识和感受,进而表达出个人的审美趣味和个性情感,因为书法艺术的本质就是驾驭笔法来塑造出具有美感的汉字造型,这种美感是建立在法度之上的。
不同点就是,由于钢笔的笔尖材质较硬,在写字时,对笔法的控制没有毛笔那么容易,进而会导致硬笔书法的笔画线条缺乏变化,没有毛笔书法变化那么丰富。所以,硬笔书法偏向于追求实用性,毛笔书法更偏向于追求艺术性。
字体写得端正、美观、匀称,间架结构看起来合理,点、横、竖、撇、捺等笔画在用笔上没有毛病,在转折上比较自然,看起来不突兀,笔画跟整个字体比较搭配,并且,在用笔上能体现出起伏跌宕的节奏感,让观者看起来比较舒服,容易辨认,能达到这些要求的硬笔书法,就是优秀书法。
所以,从这些要求来评判,可以肯定地说,庞中华的硬笔书法没有大问题,完全够得上优秀书法的标准。
质疑和批评庞中华书法不好的人,大多是圈内人,其中以田蕴章为代表。
田蕴章曾在一次节目中,用“通俗书法”来评价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很显然,“通俗书法”这四个字是一个悖论,难以自圆其说,因为硬笔书法追求实用性是第一要素,目的在于让他人辨认,进行书面交流。就像明清时期的“馆阁体”,写得好看工整,追求实用才是目标,它本身属于通俗的范畴,若再用通俗来定义它,岂不是多此一举。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质疑和批评庞中华的人,是一种“文人相轻”的体现,毕竟,庞中华红火了几十年,抢占了同行的饭碗,被人家说三道四也属正常。
人们认为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媚俗、呆板,是因为我们对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完全参照中国毛笔书法的审美标准来评判,钢笔、圆珠笔、铅笔、美工笔这些书写工具,在材质和使用方法上跟毛笔完全不同,不可能像毛笔那样写出变化丰富的线条质感。若强行这样评判,显然对硬笔书法不公平。
当然,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并不是完美无缺,仍然体现出一些缺陷。
跟沈尹默、卢中南、顾仲安等同样以硬笔书法闻名于世的人比起来,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在用笔变化上确实太少,尤其是一幅字里边相同的字,很难看到笔法、结构上的变化,如同一个模板印刷出来的。
另外,比起楷书和行楷,庞中华的行书是他诸多书体里最不成熟的一个,他为了体现出一波三折的用笔节奏,写出的笔画线条看起来刻意造作,刚硬有余而柔韧不足,毫无美感可言。
出现这些缺陷,还是因为他自小缺乏对毛笔书法技巧的锤炼,对书法用笔的掌握程度还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