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钢笔折射的日本职人精神丨生活家

职人,是日语中对拥有精湛技艺手工艺者的称呼。虽然字面上看起来简单,但“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忍不拔和守护传统。在处处都讲究快速便捷的当下,日本职人精挑细选,千锤百炼打造器物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对于日本的职人精神,从一支钢笔的制造上就可见一斑。在日本,钢笔又被称做“万年笔”,为了打制书写流畅的金属笔尖,首先介入的是传统制铁工艺。坂本龙马有云,笔尖往往比刀锋更锐利。事实上,手工制作钢笔笔尖的过程,确实跟打造武士刀有相似之处。

匠人精制与工厂大生产之间的差别,首当其冲的一点是原材料很难从世界各地进口,往往局限在某一城某一町某一地来筹措。作坊手制的成品因此通常都极具当地特色。

当年,镰仓幕府创立后,名刀匠冈崎五郎正宗大师自京都迁往镰仓定居,制刀的铁砂也随之改用神奈川县钱洗川附近特产的、含有天然水铅成分的矿石。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成分的矿石,配合大师在火候、粘土比例和淬火水温方面的独特创见,才使正宗新制的武士刀出现举世无双的“皆烧”刃纹,以锐利易切、刚柔并济达到刀的最高境界。

二战结束后,东京已成一片焦土,各类作坊能够用到的原料和工具都严重受限。久保幸平大师利用江户时期流传下来的“重融再锻”技术,派学徒四处搜集炮弹弹壳和废弃铁料,自制笔尖粗模具,用土法冶炼、浇注成型,再逐一进行手工精细打磨。每月生产出的钢笔成品还不到10支。就是这样一种恶劣状况,匠人们却坚持了下来。如今,位于东京堀切的久保工业所早已享誉全球。

而笔杆和笔帽的制作,要么是陶瓷成型,要么是赛璐珞、玳瑁、贵金属、硬木雕刻打磨。虽然日本传统瓷器其根本是来自鉴真东渡后引入的唐三彩、青白瓷和釉下彩,但哪怕是到平安时代之后,东瀛匠人们在制瓷技术上,与我国仍旧相距甚远。直到室町时代,各地刚开始普及陶器,又过了数百年,肥前才出现有田烧的瓷器。

不过,因为幕府纳贡和民间茶道盛行的缘故,日本瓷器各分地域,至今仍扬名世界的窑口有古伊万里、美浓、有田和九谷等。大部分窑口的生产仍旧遵循传统,仅在鸣海、日光、诺太克等仿效欧洲制造骨瓷的大厂影响下,使用机器来完成胚体制造和花色贴印的过程,精致高档的产品线,是绝对要求全手工制作的。

当然,因为陶瓷易碎,也只有少数钢笔作坊会去向名窑口预订笔身,大部分还是使用其他相对坚固的材质,比如,木材——因为佛教造像和寺庙、神社、宫殿建设的缘故,日本的木匠和木雕师享有很高的地位,既有大野昭和斎这类师承源流详尽可考的传统大师,也存在中岛乔治等融汇东西现代木匠手艺的能人。

不过,区区一根笔杆而已,擅长使用定制车床的制笔师们自给自足即可——岂止自给自足,如川洼克实这种能工巧匠,他直接向工厂订购特种硬橡胶,细致打磨出类似紫檀木的肌理,做成古朴的“木笔”。又比如,赛璐珞——加工赛璐珞笔杆有两位公认的名人,加藤清和大西庆造。赛璐珞笔杆都是以如长方形印章般的细条为原料制成圆棒的,以大西制造所的创始人大西先生为例:全靠精湛的手艺,他连每杆笔的螺纹和弧度都能打磨得完全一致,仅凭人力和丰富经验就超过了世上最精密的全自动打磨机器。

如果是使用纯金属或者单色硬橡胶笔杆,则难免单调。如白金、百乐和写乐这样由名师匠配合作坊生产逐渐发展壮大的制笔商,会坚持推出一些笔杆上带有“蒔絵”的产品。蒔絵,其实并不限于钢笔,而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烤漆工艺:工匠在漆器的表面小心细致地喷涂金银粉末,以此来进行微缩绘画。

蒔絵向来是天皇和将军们的至爱,但凡上漆的香盒、茶罐、笔托、镇纸等小物件,乃至武士刀的鞘、镡、目贯、小柄等细节装饰,常可见到蒔絵。我所见过蒔絵制笔作品的至高点,乃是大下香苑大师倾力完成的“加賀蒔絵滝山水”——其意境如烟如雨,细节如诗如画。

有趣的是,相比华丽,日本人更倾慕“无”的极致境界——百乐出过一支名为“黑漆臻极”的素色金尖钢笔,专门延请日本传统漆艺大师来为笔杆上色:就是黑色,其他空无一物。雕刻、镶嵌、蒔絵这三种修漆工艺完全没有。但这黑本身,却是毫无瑕疵、无可挑剔的纯黑。

包装钢笔若要用织物,则细分为绫罗、绉纱、绸缎、织锦、丝绒……样样都有名产地和名工匠。若用传统纸张,葡蟠纸、朝鲜古纸、檀纸、蚕卵纸、本高熊……地域分类上,又有今立町越前和纸这种历史长达千年的优质纸品可选:町内至今仍有80多家造纸作坊,特色都不尽相同。

至此,这支钢笔总算是完工了。我们再回首这区区一支钢笔:除笔匠本身外,亦包含制刀、冶铁、漆器、和纸、蒔絵、木工、陶瓷……诸多传承已久的传统技艺,每项类目再细分下去,岂不是如百万神明庇护一般?有百万行当的匠人支撑这一支笔的成就,以拙稚之心,求极致手艺。

作者:文泽尔,旅德侦探小说家,为《上海壹周》、《城市画报》等撰写专栏。本文发表于《旅行家》年7月刊,为方便阅读,极致君对文章稍作了编辑和配图。

日本的“职人精神”,不仅仅是在工艺上的细致负责,更多的是意念上的精益求精和不懈努力。这种追求极致以臻完美的态度,正是我们在人心浮躁的当下所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更多精彩文章:

中国式的雅致生活

梁文道:遍地的奢华与奇缺的教养

时尚是一种生活态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