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李
如果家长教育孩子珍惜学习用具,自己却大手大脚不爱惜物品,那么孩子是怎么也养不成爱惜物品好习惯的。
一、指导孩子爱惜学习用具这个问题也许不曾引起许多家长的注意,甚至有人认为爱惜不爱惜学习用具,无关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拘小节还是一种潇洒的表现呢,更何况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比过去宽裕了,不必再为一支笔、一个本发愁了呢。其实不然,爱惜不爱惜学习用具,绝不仅仅是个物质问题,它关系到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品质的问题。许多伟大人物,都有从小爱惜学习用具的好习惯。比如列宁小的时候,买回来的新书都要包上书皮,作业本总是工工整整,从来不乱涂乱画。每次做完作业,他总把书本整理整齐放好。列宁的书柜、抽屉,都丹摆放得井井有条。正像对待这些学习用具一样,列宁办事情也总是有条有理,一些科学家也有从小爱惜学习用具的习惯。
如达尔文从来不乱堆东西,他从小注意整理资料,并使之系统化。据说他的这个良好习惯对他今后成为大科学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我们有些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要什么给什么,似乎东西来得很容易。作业一次买一大摞,铅笔一次买一大把,新书包每学期都有,学习用具旧的不坏新的就又来了。东西既然来得这么容易,当然弃之不惜了。看来,孩子不爱惜学习用具还真不能全怪孩子呢。孩子要,大人就给,甚至不要也给,他怎么知道东西来之不易呢?也许会误认为东西来不及用呢。所以,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所需品有所控制。每给孩子一样东西,不能随随便便,要告诉他这东西怎么来的,多少钱买的。东西使用一段时间后,还要关心东西被用得怎么样了。比如买回了新书,要和孩子一起为新书包上皮。
在以后的使用过程如果书皮破了,要提醒孩子重新再包一个;如果发现孩子在书中乱涂乱画(当然不包括学习中圈点重要内容),要即时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有些孩子有撕作业本的坏习惯,这往往是因为做作业不专心所致。这时,家长不仅要纠正孩子撕本的毛病,还要引导他做作业时用心专一,避免写错,涂墨疙瘩。学习用具乱堆乱放,也是不爱惜学习用具的表现。长期这样会形成孩子思维不条理,办事草率马虎的不良习惯。同时,孩子的学习用具放得不规整,等用的时候再去到处找,找着了还好,找不着急得满头大汗还耽误学习,久而久之,很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教育孩子爱惜学习用具,应从珍惜劳动成果开始。每一件学习用具,都是工人叔叔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都是爸爸妈妈用劳动的汗水换来的,只有尊重劳动,才会珍惜劳动成果。再则,要培养孩子勤快、条理的习惯。什么东西使用过后要放回原处,同类的物品要摆放在一起.要摆放整齐。每天晚上学习结束后,要整理自己的书包,不用的书本要拿出来放在书架上。钢笔、铅笔、橡皮等,也要放在该放的地方。当然,要让孩子做到这些,家长必须首先身体力行。
二、让孩子学点现化科技知识科技知识,讲的是科学常识和技能常识。让孩子学点科普知识,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技术能力,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拓宽孩子的视野,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都极有好处。同时,科技知识的学习,跟孩子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又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到科技实践当中,使书本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科技实践中新找到的规律又在书本里得到验证,这样学到的知识一定掌握得准确。如果能经常这样,孩子的学习就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我们的时代,是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让孩子从小学点现代科技知识,就是要使孩子从小有一个高的起点,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后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
还要多培养孩子实际动手能力。孩子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往往希望亲手摸一摸、动一动,实践一下自己的认识。从拆装玩具开始,到自己制作一些小玩具。再大一点,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还可以参加航模小组,参加无线电小组、电脑小组的活动。通过制作飞机、轮船,通过装配小收音机,操作电脑,他们会发现这里面其乐无穷呢!孩子正在进行这类科技小活动的时候,通过动手动脑,既运用了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还锻炼了使用多种工具的能力。所以,孩子如有这方面的兴趣,家长一定要支持。有些孩子在进行这一类科技活动时,往往会被其中的困难所难住,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及时帮助,也许他的爱好就中途而废了。
如曾获全国少年科技和科技论文三等奖的张明(那年十一岁),当他开始把各种各样的玩具拆开,就被母亲骂作“败家”而遭到禁止。但他的父母亲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就鼓励孩子去探索这些玩具的构造和功能,使他产生了对物理的兴趣,自己动手制作电动机、晶体管收音机。许多孩子的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遭到父母的不准许,并不是父母有意扼杀孩子的创造性,而是不懂什么叫孩子的创造性。因此,他们把孩子富于创造性的活动视为“越轨”、“不听话”、“顽皮捣蛋”、“缠不清”而加以训斥和阻止。一方面希望子女成龙成凤,一方面又阻止他们成龙成凤,这是很可悲的。
结语:总之,如果家长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也许孩子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实生活的科技常识无处不有。外出参观旅游,平时做家务劳动,耳闻目睹处处都有科技,只看你留心不留心。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脑子也是越用越灵活。有时候,不要小看了孩子提出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要为他们的异想天开而发笑,孩子毫无框框的大胆思维,也许正是走向发明创造的开端呢!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