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小语共读史梅梅优秀教师是读出

牵手语文,静静地教,静静地读,静静地写,自己亦是语文。

选择读书,就是选择一种生活。当人对物质生活达到极简状态,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就丰富起来。

阅读会让人看到世界、看到生命、看到生活。

阅读会看到别人的智慧和精彩,会让自己变得智慧而精彩。

共读闫学《给教师的阅读建议》

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

——读《给教师的阅读建议》

史梅梅

常有教师朋友问我:“您什么时候遭遇了教师生涯中的高原期?您是怎么突破这个高原期的呢?”我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所谓的“高原期”。因为当我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时,我似乎总能找到自己的“短板”,然后尽可能地去想办法弥补这个“短板”,而最有效的弥补方式,依然是阅读,是更深广、更全面的阅读。

其实,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在教师生涯中没有遇到过什么困惑,相反,我焦虑、迷惘的时候并不少。只是每逢这样的时刻,阅读总能指给我方向。那些静静地立在书架上、床头上的书,始终以无言的方式陪伴着我。它们记得一切。

——闫学

我们像一只小小的陀螺为生活拼命地转动,内动力不足会使我们有时想要停下转动,一旦停下来再想“重启”却很艰难。只有阅读,更深广、更全面的阅读,它会源源不断地激发我们的内动力,就像鞭策陀螺的鞭子一样,它时刻提醒、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现实生活里我们机械重复地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相似生活,吃饭睡觉上班看孩子,看似充实实则空虚。我常常在想,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像那些名师一样的人,读书对我还有多少意义?读着、看着、听着别人的故事和经历,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因为研修共同体我迈起了阅读的步子,突然发现“读起来”才是对的。

阅读不是加冕,而是悦己,是内心的充盈润泽。很喜欢闫学老师给他们学校教师读书会取的名字——“渐渐”:渐渐地发生,渐渐地成长,渐渐地改变。去读书、去思考、去写作,在“渐渐”的状态中去渐渐地发现阅读的美妙,让阅读也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情。

?在广博的阅读中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不间断的阅读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恒心;

?在有针对性的阅读中收获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如呼吸般的阅读中学会了气定神闲地看问题;

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当阅读融入生命,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们的生命也会因阅读而丰富。教育阅读应重在完善知识结构。教师的阅读不是只读教育类的书籍,而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目标,指向的是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闫学老师说她的成长史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笔耕不辍的写作史、课堂实践的磨炼史、持续反思的研究史。不管是写作、研究还是课堂实践都离不开阅读,让阅读慢慢地融入血液,流淌全身,滋养生命。

胡适认为阅读“应该克期”。所谓克期,指的是一本书拿到手里,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到了这个期限就一定要读完。

其实就是强制给自己布置了一个阅读作业必须完成。

惰性人人有,人的一生似乎都在与惰性做斗争,人生如此,阅读也如此。

“忙”不是不读书的理由,越忙越要读书,读书要多读经典。阅读一本好书就好比是进入一个美妙的仙境,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别人不曾看到的风景,读书就好比探险,要自己花费心思去探求,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会疑问,“不怀疑不读书”,怀疑并探求实则就是思考,只有有思考才有增进,才能在阅读中去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很难入心,入脑入心的阅读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读了《彩虹与黑珍珠》,感触很深,蝌蚪和毛虫、青蛙和蝴蝶,作者以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事物创作出如此意味深长的故事,品读经典好比是品一杯醇香的普洱茶,初看颜色暗淡普通、不起眼,但小品一口味道清醇、入口回甘、淡而幽远,与它浓烈的颜色不相匹配,色与味的落差让你不由得去怀疑难道是自己的味觉有了偏差,于是你一口一口的品,一点一点地回味,好似每一口都和前一口的味道不一样,亦浓亦淡,亦涩亦甘,那种不可名状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经典就是这样,不会因为时间的更迭而失去味道,反而历久弥新,无论何时何地任你去解读、去回味依然悠长绵延。

多读读经典作品,重读重新,一本真正经典的书值得我们花费一生的时间去阅读。

假如没有阅读作为一个教师的精神底色,所谓磨课就很容易沦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操练;同样,假如没有阅读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做教科研、开发语文课程以及教育写作、教育反思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我们把阅读称为一种本源性研修。

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读书人,用终生的学习来不断丰富自己,通过不间断地阅读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读些什么书,将决定他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课,在场的所有人听课人员和学生都屏息坐着,听得入迷,以至于忘记了做笔记。当别人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这位老师的回答是: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节课的准备是15分钟,更是一辈子。这种准备就是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优秀教师教育技艺的提高正是来自于经常性的不间断的阅读。

每一位优秀老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读书带给我们的滋养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冥冥之中它却存在的。阅读点亮童年,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更应该用行动去影响身边的孩子,“老师专注的阅读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爱阅读的教师走得更远,在阅读中让自己变得丰厚、柔软、完善,让课堂变得明亮、多彩、阔大。

史梅梅:白水县仓颉小学语文教师。

教学相长,是教师,也是学生。愿做一滴水,清澈而明朗,渺小却有力。

齐帅: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鱼丽娜:读书随笔怎么写

田利娜:让阅读如呼吸一样自然

高莉娜:学名师思想悟课堂真味

李颖:追寻名师足迹笃行成长之路

刘爱萍: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阅读是一种唤醒

刘宁

鱼丽娜:《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读后体会

高雪秀:教研无止境不舍昼夜

刘珍莉:感受生命拔节的力量

重新启动

刘宁

方言的妙处

刘宁

刘宁:告别

当我值班时,我该谈些什么

老罗

天寒梅香

刘宁

刘珍莉:我喜欢“修炼”

我的学习思考

刘宁

立足单元,聚焦语用,形成单元整体下的文本解读意识

高莉娜:学名师理念,思改进方向

刘珍莉:做一名有持续生长力的教师

刘爱萍:名师课堂,精彩纷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