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IP智慧传播最IN科技
小赢说:
在成长的路上你我都用过各种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虽然当下电子屏的盛行,但仍有很多人愿意提笔记录生活与思想。这样的人往往富有情怀且热爱中国美学,致力于追求笔尖划过纸面的极致快感。今天就来和小赢一起领略一款“中国好笔”的风采吧!
本文涉及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银奖项目
专利号:ZL.6
专利名称:笔(GA)
专利权人: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笔”已有近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朝,那时人们用树枝、木棒或尖锐的利器等在地面、石板或大而坚硬的兽骨上画出符号,正是这些简单的东西,划出了甲骨文,记录了人类古老的文明。
后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们中国人发明了毛笔,欧洲人发明了铅笔、钢笔和圆珠笔。
我国目前最早的毛笔实物是年长沙左家公山旧战国木椁墓出土的,笔毛由上好的兔箭毛制成,毛长2.5公分;笔管是由细竹制成,长18.5公分。其制法是将兔毛围在杆的一端,以细丝绑紧后施漆胶固定。此制法与现代工艺有所不同,在当时已是相当高超。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笔被赋予的其他功能却越来越多,翻译笔、录音笔、数位笔应运而生;但很多有理想和情怀的人却想还“笔”一个本来面目。
特别是作为世界第一制笔大国的中国,在民族品牌崛起和“国潮当道”的市场机遇中,如何能像“大白兔唇膏”、“故宫口红”、“中国李宁”一样,讲好一支中国笔的故事?这是对占全球八成市场份额,年产量合计多亿支的我国家制笔企业,提出的一个难题。
目前,一家在宁波的制笔企业正在用实际行动回答着这个问题。贝发集团(以下简称“贝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制笔作坊,发展到现在平均每三天申报一项新专利,专利产品销售占总收入的70%以上,其中就包括今天的主人公——N9太极系列笔(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外观设计银奖对应的产品)。
作为贝发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联名笔,“N9太极系列”打造了“新中国风”,意在重拾国人的书写热情,让书写成为一种新时尚。
这款笔以“太极”命名,其灵感来源于根深植于中国的太极文化。“太极”独特的视觉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元素也极受时尚圈的推崇,衍生于诸多产品设计中。例如:卡地亚的首饰“太极如意”,锐步的“太极鞋”,佰草集“太极”日月精华等等。
而这款笔的设计团队(贝发背后的设计团队)——木马设计公司,也是以太极图案为灵感,将太极的形态融合在笔里进行扭转,厚其蕴而简其形,塑造出中国风与时尚结合的美感。
“N9太极系列”便是将“美”与“用”在文具领域发挥到极致。中国的传统美古典而厚重,木马设计公司不断追求将这些中国的元素通过简约的方式或创意表达在产品上,强调“简形”与“轻量”,将中国风与书写工具相结合。
据说,生产团队反复雕琢了近一年的时间,不仅保证笔的颜值高,更要求体验好。笔尖的高配工艺,让笔在连续书写、间歇书写及顺滑度上均有不俗表现。同时,“太极系列”的扭转形态在弧度和贴合度上都有高精准的要求,需要大量试验校准,多次手工打磨笔身……据了解,一支N9系列钢笔的背后,是80-道工序的强力加持。
N9钢笔的创意设计师曾坦言“年轻的一代,是喜欢表达自我,具有包容性的一代,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生活的不易,也更期待表达自己。所以,N9钢笔不仅仅是一支书写工具,还希望是一种无言的陪伴,让每个人都能坚守信念,找到自己,走向更踏实的未来。”
小赢随手一查,还发现贝发已经不是第一次登上中国专利奖的舞台。其另一款极具中国风的笔,早在十九届中国专利奖中荣获外观设计优秀奖(ZL3,下图为专利对应产品)。那就是“G20元首笔”:
“元首笔”的设计借鉴了杭州良渚玉器与南宋官窑青瓷,采用蓝绿色树脂材料模仿瓷器的清雅通透。笔夹采用三潭映月的立体浮雕,让整支笔呈现清秀婉约之美,也体现了杭州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和扎根深处的中国文化历史。之所以称之为“元首笔”,是因为它在年杭州G20峰会上大放异彩。
小结
小小的“笔尖”制造涉及到化工、材料、机械制造等很多专业领域,工序繁多,考验着中国制造,利润却又微不足道。
中国美学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一代代人薪火相传。我们说创新,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传承中创新。
万事皆有两面,智能化带来便利的同时,让中国文化慢慢丢失。偏偏就是有像贝发这样的匠心企业,在中国自主研发的制笔道路上,一只手不断探寻技术革新,另一只又手牢牢抓住自己的文化。让浓浓的民族风,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声。
本文作者:
审协北京中心外观部李昂
注: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获奖公告该获奖专利的专利权人为“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专利的专利权人已经变更为“宁波栎果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注明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引擎。文中ZL……为中国专利号,转载请进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