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的退休生活
晚饭之后不由自觉地又来到了二叔家的小院,二叔几年前退休了,本就闲不住的二叔将巴掌大的地方侍弄得错落有致生机盎然。小院正中铺设了一条花样小路,两旁分列一畦一畦的韭菜、菠菜、油菜、小葱、蒜苗,边角、围墙则是各色花盆,多以时令花卉为主甚至是叫不上名的野花都成为二叔手下的宝贝。不大的小院挤得满满当当的,快要装不下这些绿色生命的疯长。我不几天就过来弄点新鲜蔬菜吃,搬几盆花卉充实我那缺少绿色生命的家。这一次我竟钟情不很起眼的牵牛花和喇叭花。
“这还是前几天我回老家时向你娘索要的,我就忍痛割爱了。回家看看吧,你爹娘退休在家也不驻歇,在偌大的院子里又是种菜,又是养花,又是栽果树,生活可滋润了。”二叔的话语仿佛把我带回了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爹娘和农村老家。
“说爹娘种菜、养花、栽树还靠谱,可是爹娘退休怎么讲?”一直生活在农村、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爹娘终因年迈体衰,已无法耕种停止劳作,顶多算是歇息了,何来赢得“退休”这奢华的字眼?我愕然了。二叔的嬉笑甚至揶揄背后更增添了我心中的疑惑。
我又何尝不想爹娘就像那些城市里在单位上班的人,到一定年龄退休拿着退休金悠哉游哉地地度过晚年生活?
其实父亲原本有过两次成为公家人的经历,哪次都与父亲失之交臂,父亲曾经不止一次跟我们提过,他略微叹息但从不后悔;而作为子女的我们就遗憾终生了,因为我们永远错过了成为职工家庭应有的优越地位。
出生于年的父亲,高小毕业是崇尚文化的爷爷对父亲最大的恩赐,铁路招工是父亲走出家门最好的机会,但是成为一名铁路工人让父亲欢喜不到一年时间。爷爷意外腿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家庭噩梦的开始,离家几百里远的家庭长子的父亲,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安逸工作,回到老家代替爷爷支撑风雨飘摇的家。父亲背地里和爷爷协商过不为人知的秘密:二叔必须继续学业万不能辍学,而三个姑姑连一天学校门都没有踏过,连她们的名字都是父亲在劳作间隙手把手教会的。文盲的二姑、三姑远嫁内蒙古,从此几十年不与父亲通信、不回老家,连爷爷、奶奶的死都无从回来过。远嫁三十多年之后第一次回到老家的二姑、三姑都已年逾古稀,残疾的爷爷和小脚的奶奶早已作古,但岁月难以掩饰她们的风华。我想假如爷爷和父亲允许她们上学,说不定学业有成自身更加优异。大姑憨厚能干,嫁到附近村庄,对当年父兄的决定毫无怨言。最值得欣慰的当属二叔了,学有所成,成为我家第一个拿工资吃公家饭的公职人员。
父亲为了扛起摇摇欲坠的家庭,舍弃了自己蒸蒸日上的大好前程,也着实伤透了二姑和三姑的心;三十多年之后,远嫁的二姑、三姑第一次回到自己苦过、累过乃至牺牲了自己青春的老屋,她们释然了。
三个姑姑嫁入他乡,二叔在县城安家生活,而老屋并没有清静下来,以母亲的到来和随后兄弟六人的降生,维持着老屋的快节奏,也继续着生活的贫穷。
父亲的高小文化程度又一次让父亲获得了出人头地的机会。父亲被安排到村小学当民办教师,父亲的才华又一次得到施展。大哥、二哥、三哥、小四我都是父亲的学生,跟随父亲我们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钢笔字更是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具备父亲山一样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家庭的责任,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面对艰难困苦。命运似乎再次捉弄父亲,少得可怜的每月5元钱的补助哪能维持一家八口人的庞大开支?被逼无奈之下当了10年民办教师的父亲又一次回到了农民身份这个原点。
农村家庭妇女一般分配劳动强度小工分自然就少的农活,甚至有些富裕人家的家庭妇女就闲赋在家。印象中母亲总是扮演与父亲一样的角色,虽然有父母两个整劳力和众兄弟力所能及的帮忙,但是我家还是入不敷出相形见绌,仅仅能够维持温饱的底线,不被饿死冻死就算万幸了。即便在这样异常困难的情况之下,父亲依然没有终止任何一个孩子的学业,兄弟六人全都高中毕业,其中两人考入大学,一人上了中专。父亲说,爷爷虽然残疾又死得早,愧对三个姑姑,但对文化的推崇令父亲膜拜并发扬光大,大字不识的母亲也是在父亲的教授下会写自己的名字。
迟暮之年的爹娘在农村老家过一种怎样的“退休生活”呢?我从县城回老家一探究竟。
“是不是你二叔跟你说啥了?我和你娘现在过上了舒舒服服的退休生活呢。”一进家门爹就迫不及待地向我诉说,娘的笑逐颜开也好像终于盼来我这个倾听者和他们退休生活的分享者。
当过10年民办教师的父亲落实了退休政策,享受每月元钱的退休金。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父亲最初工作不到一年时间的铁路系统也派专人辗转找到了父亲,虽然享受不到退休待遇(工作满一年每月发20元退休金),但是感谢父亲当年的辛勤付出。真应了那句话,有付出就有回报,做了贡献就不会被忘记。
个人没有缴纳一分钱,86岁的爹和81岁的娘每人每月领取元的农民养老保险金,忙忙碌碌辛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过渡到了安逸清净,尽情享受幸福美满的退休生活。
父母的院落比起二叔的小院大气多了,正值金秋,青菜郁郁葱葱,硕果枝头累累。父亲从葡萄架上剪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从柿子树上摘下黄橙橙的柿子,从苹果树上摘下红彤彤的苹果;母亲从菜园里收拾着韭菜、菠菜、茼蒿时令蔬菜并摘掉干枯腐叶梳理成捆,笨鸡蛋、小米、核桃装满大包小包作为我回城的礼物。
院落简直成了花园。丹桂飘香,母亲要酿制桂花酒;佛手招摇,母亲要泡制药酒;海棠、君子兰、山茶花,母亲都是精心呵护都别有用途的。而野菊花、石头花、太阳花甚至一根萝卜、一块地瓜、一个地蛋,随手而来无意为之,就成为母亲眼中的绿色心中的花朵,难怪惹得我和二叔赞不绝口,陶醉在母亲的花园里。
爹娘送我到村口的途中,眼前呈现出干净整洁的街道,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母亲顺手将烂菜叶丢进街边的垃圾桶。衷心祝愿农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闲暇在家的父母过着自由自在精细雅致的生活,也尽享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六个儿子、十几个孙子(外孙)、十几个重孙,对一生操劳的父母的确不容易,也是一种精神安慰。谁考学了,谁结婚生子了,谁满月生日了,父母如数家珍,有谁忘记什么甚至谁家闹矛盾了,都会从父母这里找到满意的答案。
我先是挂号,然后陪着母亲做透视、B超、化验,楼上楼下来回折腾大半天,检查结果出来了:心脑血管病、风湿骨病,都是些老年人常见病。母亲第一次住院了。关于母亲住院,倔强的父亲对满屋的儿孙一再坚持:陪床,父亲白天,我晚上,别人谁都不用麻烦;晚上就住在病房里,谁家也不去;医院餐厅解决,谁家也不要来送饭。父亲唯恐儿孙前来陪护耽误工作,亲爱的爹娘啊!赡养老人、照顾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啊!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卧在病床上打吊针,一位同样白发苍苍的老头陪在病床前一会儿着急地看输液,一会儿手拿吊瓶陪老太太上厕所,一会儿给老太太在两条腿膝盖和胸膛上做艾灸,老头默默地做着这一切,两位耄耋老人眼光不时深情对流,这温馨感人的画面被护士拍成视频发到网上,被称之为《浪漫》。
躺在窄小病床上的母亲,以及躺在搭母亲旁边的陪护床上的我,都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上班劳累了一整天的我一会儿睡着了,朦胧中感觉有人给我盖衣服掖被角,如同我小时候晚上睡觉不老实乱蹬被子母亲的一次次起夜,睁眼一看母亲守在我的床边。
“娘啊!原本我来照顾你,反而被你照顾。”我泪流满面。
“四儿呀!五十多岁的你上一天班也够累的了,我退休了还要麻烦你。”娘包含愧疚的话让我啼笑皆非。
出院的日子到了。我走在中间挽着母亲和父亲的手臂到理发店理了发,洗了头。回到病房,康复的母亲、陪护的父亲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一生忠厚、感恩的父母专门到护士站感谢白衣天使十几天的照顾,医护人员又一次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医患关系暖融融,人间自有真情在。
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抽时间多陪陪他们常回家看看,父母对子女最少的麻烦就是身体健康。从医院回到老屋的父母,开始了休养身体与病痛作斗争的过程。如何疏通血管、降压、止痛,如何调理胸闷脑热,是我每次回老家听到的父母最感兴趣的话题,一日三餐可以马虎些,但是吃药必须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父亲脾气暴躁,不经意间放狠话伤了弟妹、儿女特别是母亲的心,而且到老不知悔改;与父亲携手相扶一生的母亲则表现得软弱可欺逆来顺受,扮演父亲的出气筒和协调家庭矛盾的润滑剂。父亲对我们和母亲宣泄着自己内心的压抑、愤懑甚至粗拳重脚,我们和母亲一概默默接纳忍受,顶多小声嘟哝算是回应父亲。想想那个时代一路风雨磕磕绊绊走过来的家庭,伦理关系大多不都是这样吗?把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彼此之间的亲情融合进了平日琐碎的吵吵闹闹当中去了。
“你们吃苦、磨难、委屈可以朝着做父母的倾诉,难道你们老黄牛一般的父亲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还不可以吗?我们都要理解他包容他,他青年丧父、先后两次推掉公职,拉扯这么一大家子,最不容易的是你们的父亲啊!”娘这样开导我们。我亲爱的老娘啊,又有谁理解您的一片苦心呀?!
父母越来越老了,身体越来越差了。衷心祝愿他们的退休生活更加幸福快乐,精神世界更加充实饱满。
(刘光吉,男,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教育管理办公室,,,,aqlg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