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买不起,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卡地亚这个奢侈品牌。
围绕着这些高奢店,尤其是店员态度问题,引起人们不少非议之声。近期杭州卡地亚的一则事故,又让奢侈品店痛失一分。
01
这不,《黄金眼》又曝光了一则奇葩新闻。
来自浙江杭州的练先生,12月4日在某商场卡地亚专柜,相中了一款价值过百万的胸针,但最后还是购买了另一只手镯,价格41.3万。
等于一套首付的手镯,就长成下面这样,真是贫穷限制了小e想象力……
难道有钱人上节目来炫富了?转机就在这里。
正因为相差60万的选择,练先生表示听到了店员在背后吐槽他“买不起”,打肿脸充胖子装阔气。
遭到质疑的练先生已经十分不悦,又因为积分一直没累积上,他对卡地亚的不满越发强烈。毕竟据他自述,他是该商场消费前20名的顾客之一,两个月购物金额高达万以上。
练先生急火攻心,医院,诊断意见为“不排除前庭神经元炎”。
趾高气扬的奢侈品店,玻璃心的消费者,《黄金眼》诚不欺我。
02
在这样一件罗生门闹剧里,无疑,卡地亚方面的责任无可推卸。
对于平均一月消费万的顾客,尚且能议论他们“买不起”,平时接待的顾客得有多壕啊?那么像咱们这样的普通人,岂不是进门踩一脚都得被嫌弃了?
这也就难怪越来越多人感慨,没事根本不会去实体店购物。
你说逛名牌店吧,SA从头把你打量到脚,哪怕买只口红,柜姐也满脸写着不耐烦,逛小店就更麻烦了,还涉及了讨价还价的问题……
而与此同时,电商野蛮生长,只要联系客服,哪怕对方背地里骂人,但明面上仍是客客气气,一口一个“亲”和“宝”。和出门逛街相比,网购它不香吗?
回到开头这个案例,练先生无疑是重要客户,店员的态度显得莫名诡异。
这就是小e想说的另一种可能:营销手段。
03
买卖,其实也就是双方的心理博弈过程。
就像我们买东西砍价时,如果店家不答应更低价,我们就会试探说“那我再看看”,作势走人。卖家觉得可以卖,自然会拦住你。不拦也没关系,你也可以回头再购买。
而在奢侈品店里,尤其面对财力丰厚的顾客,当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店员适当暗示和催促,可能会推进他们的选购过程,这也是销售行业的套路之一。
小e读书时候,有次在书店一支钢笔,柜员爱答不理,一时昏头也会故意选只更贵的笔。练先生这类顾客就更典型了。人家也不缺钱,但一吐槽人家觉得丢脸了,想争口气,没准张口一句“全给我打包”,接着丢给店员无数个白眼走人。
你说几个白眼算什么?实打实的业绩和提成,才是最重要的。
把类似的销售套路放在生活中,在种种博弈中,我们处于上风拿捏对方固然好,但小聪明也许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例如多赚了几百块,但丢了个客户;少出了几十元,但损失了朋友。
杭州卡地亚这则闹剧,也许是店员不慎,也许是有意为之。
但无论是当今商业现状,还是我们生活常态,人与人之间,还是少点套路、多点真诚——套路毕竟是假象,而真诚才是最能沟通心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