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366.html
谢新苗在昙石山历史文化街区采风。记者邹家骅摄
福州日报记者蒋雅琛见习记者万哲华
闽侯荆溪,谢新苗的钢笔画正在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展出。小箬乡的尚锦古民居、青口镇的昇平人瑞坊、大湖乡的官山桥……70余幅画作,无声诉说着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浓缩了八闽首邑丰富多元的历史遗存。
谢新苗自幼习画,美术院校毕业后站上三尺讲台,当了26年中学美术老师,两年前调入闽侯县博物馆工作。这次转行让他与闽侯古厝有了更深的连结,下乡巡查文物时,谢新苗总是用心观察、收集相关资料。工作之余还经常带着素描纸和钢笔,深入乡村写生、收集素材。一笔一画勾勒,线条穿插组合,纵然画面上只有黑白,却也能显露出深远的意境。
“之前我画中国画,现在主要是钢笔画,都是简单的线条,但也非常考验功力,甚至呼吸的快慢缓急都会影响笔触的轻重。”谢新苗告诉记者,一幅8开大小的钢笔画一般需要耗时3天~7天才能完成。由于无法一直在现场写生,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风物原貌,他在观察时就非常注重突出古厝的特点。
“以龙祥岛的林春俤厝为例,这座古厝虽然位于偏僻的江中岛,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四周外墙受西风影响明显,而内部又是典型的中式传统构造。”谢新苗告诉记者,古厝之所以呈现这样的格局,是因为清末“洋为中用”的思想流波,一方面抵挡不住西风东渐,另一方面却依然固守着儒家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谢新苗的画中,古厝如同实景,随时代变迁,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林春俤或许是个经济嗅觉很灵敏的人,身居四面环江的闭塞小岛,却能抓住机会发家致富,能力与见识绝非普通农民或小地主可及,这也使他显得有些另类。”谢新苗说。
谢新苗的许多作品都灌注着他满满的回忆和深深的感情,《淘江文脉》就是代表作之一。淘江书院与陶南书院是他的母校闽侯二中的前身,如今只留有遗址,但因为有更多的亲身经历,他还是用自己那支充满想象的钢笔为两所学府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在他的笔下,青山环抱,书院静静矗立,三两学童携手同行,朗朗书声似要溢出画作。
迄今为止,谢新苗已经创作了多幅钢笔画作品,其中约70幅在闽侯取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它们背后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因地理、人文等因素呈现出各异的面貌。”走遍闽侯的乡镇街道,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和画笔记录着沧海桑田、时光流淌,同时还通过不定期举办讲座教学以及画展,让更多的人爱上闽侯的古厝桥亭、山水田园。
笔下是有故事的画,画中是有故事的厝,画外是有故事的人。一支钢笔,一张画纸,谢新苗还要继续出发。“我想画尽福州的历史文化,不只是在闽侯,还有其他的地方,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画了解闽都文化,共同参与到传统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