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赵世炎
前言
“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必将取得胜利。”
这是赵世炎就义前的慷慨陈词,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将全部青春与一腔热血悉数献给革命事业。年7月英雄赵世炎在上海枫林桥畔壮烈牺牲!
赵世炎牺牲后,他从未见过面的孩子赵施格被送到苏联,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年赵施格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见到母亲夏之栩,赵施格只会说一个汉语:“妈妈”......
图赵施格(中)
赵世炎牺牲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很多革命党人要么不幸被捕,要么四处躲藏,整个上海处在腥风血雨之中,赵世炎由于之前领导武装起义而留在上海,对于如此危险之境况,赵世炎毫不畏惧,在蒋介石势力紧锣密鼓地搜索下,他冒着生命危险继续领导上海地区的革命斗争。
在区委召开的干部会议上,赵世炎热切表达自己的无畏:
“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没有战斗就没有了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
这种大无畏精神鼓舞着赵世炎及其他革命同志继续前行。
图陈延年
6月26日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同志被捕,赵世炎积极想办法,联络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营救,并紧急通知各区委以及联络点随时做好应变准备。他奔波在营救同志的路上,却没曾想自己也即将陷入危险之中。
陈延年是与韩步先等人一起被捕的,韩步先是江苏省委宣传部长,被国民党逮捕后韩步先实在忍受不了肉体上的痛苦,在酷刑中逐渐动摇,最终叛变革命,韩步先指认了陈延年的真实身份,紧接着向国民党供出了赵世炎的工作住处。
图赵世炎
7月2日,这是个下着雨的日子,赵世炎还未回家,他的家中就已经被重重包围,妻子夏子栩与岳母夏娘娘十分焦急,敌人在家,她们得赶紧通知赵世炎,夏娘娘从窗口处看到正向家里方向走来的赵世炎,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紧急将窗台上的花盆推了下去,通常那个花盆是用来做信号的。
雨声太大了,赶着回家的赵世炎并没有听见花盆掉下去的声音,也没有看见花盆落下,仍然自顾自地往家中走去,刚进门赵世炎就被敌人围捕,赵世炎厉声质问:
“为什么搜查?凭什么证据搜查?”
对于自己的身份,赵世炎解释道:
“本人姓夏名仁章,湖北人,是来上海做生意的。”
就在敌人翻箱倒柜找寻一些革命的实质证据时,赵世炎悄悄将中国中央秘书长王若飞的地址告诉妻子夏子栩,让她可以想办法向党组织报告自己的情况。被敌人带走的时候,赵世炎回头看妻子与岳母,眼神传递着一个信息:一定要找到王若飞!一定要保护党组织!
陈延年被捕后的第6天,赵世炎也不幸被捕。
图赵世炎
赵世炎先拘押在英租界临时法院,后又被转移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狱中赵世炎一口咬定自己来自湖北,名叫夏仁章,由于家乡土匪横行,所以前来上海避难做生意。敌人看赵世炎的衣着打扮,也找不到任何的破绽,他们几乎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抓错了人,赵世炎坦然淡定地应对着敌人的审问。
但别忘了敌人队伍中还有叛徒!在韩步先、张葆臣等叛徒的指认下,赵世炎的身份还是暴露了,面对敌人,赵世炎承认:我就是施英(赵世炎的笔名,与“世炎”谐音),就是共产党员。面对韩步先这样对革命事业的叛变者,赵世炎怒斥他们的可耻行径,不屑与他们为伍。即使身份被暴露,赵世炎也坚定宣称道:
“你们只能捉到我一个施英,但要想从我口里得到什么秘密,那是枉费心机!”
面对酷刑,赵世炎宁死不屈,他勇敢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的行为,大声抗议无理的拘捕。既然出不去,那么监牢就是他的战场,赵世炎向狱友们讲述共产主义力量,鼓励他们坚定顽强地斗争下去,赵世炎的崇高气节鼓舞着与他一同被关押的狱友们。
图王若飞
被关押期间,敌人登报公开赵世炎被抓捕的消息,这让无数的工人同志们义愤填膺,他们计划要不惜一切救出这位工人运动的领袖。妻子夏子栩成功找到王若飞,将情况如实汇报,王若飞组织革命力量准备营救战友赵世炎。
他们买通敌军,准备在押解的路透中发动突袭,各种营救措施均没能成功实现。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敌人抓到赵世炎如此重要的人物,又怎么会掉以轻心!
被杀害的前一晚,敌人再一次审讯了赵世炎,希望能从他这里获得一些情报。但赵世炎同志视死如归,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下一片声讨敌人的文章,浩然英雄气概令敌人不禁恐慌起来。
图赵世炎
7月19日监狱外面号声响起,那是有人即将被“处决”的信号,一个士兵打开牢门问道:
“谁是施英?”
空气中传来十分冷静坦然的一句话:
“我是施英。”
赵世炎昂首起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装,扣好袖口,系好领带,回头望了望狱友们,向大家告别:“永别了!朋友们!”随即挺起胸膛,从容不迫地走出牢门,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赵世炎毫不畏惧!
刑场上,赵世炎高呼:“共产党万岁”“工农兵联合起来!”“打倒新军阀蒋介石!”一旁的刽子手挥起大刀,赵世炎英勇就义!
图赵世炎
赵施格在苏联
赵世炎牺牲后的次年2月,夏之栩生下他的第二个孩子赵施格(一开始不叫“赵施格”,这个名字是多年后周恩来起的,下文都称赵施格),赵施格还有一个哥哥。
失去丈夫的夏之栩带着两个孩子在风声鹤唳的上海艰难生活,她牢牢记着赵世炎说过的话:“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为保护革命烈士的孩子,党组织决定让夏之栩母子三人前往莫斯科。
夏之栩进入东方劳动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之余夏之栩会去纺织厂做工维持生活。两个孩子年纪尚小,大儿子赵令超进入国际儿童院,小儿子赵施格才出生不久,只能被送到托儿所。年夏之栩回国后,将两个儿子拜托给李培芝(王若飞的夫人)照顾。
图夏之栩
赵施格是3岁才进的国际儿童院,学院中所学内容都是俄文,老师就给兄弟俩也分别起了俄文名字,但赵施格依旧管哥哥叫“令超哥”,哥哥则唤他“瑶弟”(瑶瑶是赵施格之前的名字),兄弟俩的童年都是在莫斯科度过的。
年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前往莫斯科治疗伤病,去国际儿童院看望孩子们,赵施格兄弟俩才知道了母亲夏子栩还活着的消息。当年夏之栩回国后就在哈尔滨被国民党关押了三个月,抵达上海后又被抓捕,直到国共合作抗日,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夏之栩才被释放。此后,夏之栩一直没有再回到莫斯科,与孩子们失联。
见到周恩来的时候,赵施格兄弟二人都不会讲中文,需要通过翻译交流,他们告诉了周伯伯自己的俄文名字。周恩来说道:
“你们都是烈士的后代,将来是要回归祖国的,没有中国名字是不行的。”
大哥说道:
“伯伯,中国老师给他起的中国名字叫赵小炎。(一位老师为纪念赵世炎烈士给他起的名字)”
周恩来幽默地说道:
“这名字有点外国化了,比如英国有个丘吉尔先生,他的儿子就叫小丘吉尔。”
赵施格认真地说道:
“周伯伯,那你给我起个有意义的中国名字好吗?”
静静思考了一会儿,周恩来说:
“行,就给起名施格吧”
看出了孩子的疑惑,周恩来解释道:
“从年起,我、你父亲、陈毅、聂荣臻在法国共事,回国后,我们又在一起战斗,你父亲的笔名叫施英,这是世炎的谐音。现在你叫施格,就是要你永远继承施英的革命风格,你看好不好?”
小小的赵施格乐呵起来:
“好!”
这一天,他终于有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名字——赵施格!
图周恩来邓颖超在苏联看望烈士遗孤,前排左起为张芝明、赵令超、赵施格,后排左二为郭志成
三年后,赵令超因患重感冒,却一直得不到合适的药物治疗,最终转变成脑膜炎、肺炎等疾病,不幸逝世。当时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在莫斯科照顾烈士的子女,对于赵令超的离世,杨之华十分自责:
“他是恩来和颖超同志的养子啊,我对不起世炎烈士,也对不起恩来和颖超同志!”
邓颖超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伤心地对夏之栩说道:
“看,我没福气,连你抱给我的一个儿子也带不大。”
哥哥的离世让赵施格悲伤了许久,也愈加怨恨侵略者的恶劣,赵施格踌躇满志,想在苏联报名上前线杀敌人,当时周恩来曾与斯大林有过协定,中国烈士的孩子不参军,所以赵施格最终也没能上阵杀敌去。一个人在苏联的生活,他愈发勤奋。
图毛主席
毛岸英回国时,赵施格写了信给毛主席拜托毛岸英带回去,后来赵施格还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这无疑给了赵施格极大的鼓舞与动力,在校期间,他一直谨记毛主席、周总理的期望,学业优秀,社会工作也不错,49年刘少奇出访苏联时,品学兼优的赵施格得到一支派克钢笔,后来他一直珍藏着刘少奇给他的这份奖品。多年来身在苏联,国家领导人从来没有忘记过像赵施格这样的烈士子女,一直深切关心他们的生活。
50年赵施格大学毕业,当年毛主席为自己题字“胜利”,周总理写了“艰苦奋斗”,他没有忘记,他以此作为座右铭鼓励自己前行,学成之后他想回归祖国,经过多方沟通后,赵施格终于办好了回国手续!
赵施格与母亲团聚
年4月,23岁的赵施格和其他回国的同志们从莫斯科出发抵达北京机场。下机后赵施格一行人是迷茫且紧张的,常年生活在国外,他们中文基础并不好,所以别人听不懂他们的俄语,他们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最后还是在一位信使同志的帮助下,联系上了蔡畅(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
图蔡畅
蔡畅联系了夏之栩,多年来的母子分离如今终于要团聚了,夏之栩内心激动,无比期待与赵施格的见面,看到赵施格一行人走来,夏之栩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孩子,她喊道:
“施格,你回来了!”
赵施格看着母亲,亲热地喊:
“妈妈!”
一声呼唤后,赵施格没有再说其他的话了,刚回国的他只会这一个词语。蔡畅笑着说道:
“之栩,你29年带施格出国时,施格也只能喊这句吧?”
夏之栩一脸同意地说:
“是呀!赵施格不会说汉语,今后工作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回祖国来了,要补上这一课!”
图夏之栩
亲人重逢的场面总是令人动容的,多年来没有父亲母亲在身边赵施格在苏联的日子多少也是辛酸的,如今他终于回到祖国,回到母亲身边,汉语这一课,早晚能补起来的。
在基层做了一段时间翻译后,赵施格被分配到鞍钢,领导先让赵施格前去北大学习汉语,赵施格学习汉语很刻苦,进修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带着汉语学成的证书返回鞍钢,这才正式开始在鞍钢的工作生涯。
赵施格被任命为第二冶炼厂副厂长,厂里除了一位姓陶的工程师比较有经验,其他的基本都是新人,工作中的赵施格继承了父亲认真的性子,拿着图纸聚精会神地研究怎么安装相关设备。等到燃气厂输气的环节,他要求燃气厂派来专家指导,结果对方回应:“老赵,你也算是个苏联专家呗,还要去哪里找嘛!”
赵施格看明白了对方不愿承担责任的心思,只得重新想办法。困难的时候,赵施格会想起父亲——赵世炎烈士,曾经父亲为了革命视死如归,自己遇到难关又有何怕。想到这里,赵施格有了无限动力,他请来有经验的陶工程师,大家一同认真研究开关阀门、排气、点火等各种事宜,在此过程中他们十分主义安全,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在赵施格等人的努力下,输气问题终于成功解决。
工作上赵施格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生活上赵施格也在努力适应新的生活。
图周恩来邓颖超夫妇
周恩来、邓颖超邀请夏之栩、赵施格母子吃饭,饭桌上有豆腐这道菜,周恩来关切地问道:“你爱不爱吃豆腐?”邓颖超在旁介绍到豆腐很有营养,他的周伯伯很爱吃,赵施格听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周伯伯,邓妈妈,豆腐这味道我还没吃惯。”周恩来也很理解赵施格,他多年在苏联生活,饮食习惯是很难一下子改过来的,亲切地安抚他:“口味也带有国情......以后要多了解中国的国情呀!”
年,赵施格遇见意中人马达,马达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二人志同道合,情深几许,很快决定步入婚姻,结婚时周恩来夫妇送给他们一尊屈原瓷像,鼓励他们继承爱国精神,为祖国的事业不断努力!
想当年刚回国的时候,赵施格只会一个词语,到如今他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有了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也有母亲、妻子、孩子在身边,他继承着父亲赵世炎的爱国精神,在新的阶段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之中去。
图赵世炎同志故居
年10月,赵施格马达夫妇前往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赵家庄屋,这是赵施格多年来第一次回到父亲赵世炎的故乡,夫妇俩瞻仰邓小平亲自题写的“赵世炎烈士故居”,走近那些有关于父亲赵世炎的遗物,他从未见过自己这位英雄的父亲,却一直深受他精神的教导。
当地的父老乡亲们热情招待着赵世炎的后人赵施格,邀请他讲述自己多年来的经历,但赵施格谦虚地拒绝了,他对大家说:
“我父亲革命献出了生命,他理应受到乡亲们的纪念。至于我,作为烈士的后代,事业未竟,贡献太小,只有感激乡亲们对我父亲的怀念之情,哪有什么可以向乡亲们夸耀的。”
秉承赵世炎烈士的伟大精神,后人赵施格始终兢兢业业、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