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491049.html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戒。
朋友是我妈。今年春节,她取出一个绑着丝带的砖红色小方盒,一脸满足地送给我。打开看是一枚在正上方镶嵌着独立大颗珍珠的戒指,指环是很普通的镀18k金。
怎么讲呢,对于材质我向来都信任广东人的精明的,但就设计而言,充满了“傻白甜”的简单气质,有点像儿时小女孩玩的给芭比娃娃扮装的DIY戒指。
中间那枚戒指是作者收到的礼物
“这是定制版,和你舅母一起选了不同的款式,我给你看看我的。”显然,我妈不仅给我买了,还给她自己花了大手笔的钱。用她的话来讲,货真价实、简约大气、而且定制版独一无二。
社交媒体上,不论是关于钻戒还是珍珠的话题,七嘴八舌中总有这么一种观点:与其买大牌,不如花差不多的钱,自己买更大的钻、买更多的珍珠,自己做嘛。
“中国民间定制”为什么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预算有限;而另一部分根本不差钱的人,对珠宝大牌的设计、工艺、故事等等“虚头八脑”的东西不太买账。她们有自己的一套货真价实的理论,这种观念,在广东颇为常见。
前段时间,我写过日本珠宝品牌Tasaki的文章。很多人都知道Tasaki和御木本,却想不起一个名气够响的中国珍珠品牌。
搜一搜,国内还是有些珍珠牌子的,不过还是在靠大减价吸引人。这些“品牌”本身没有多少吸引力,很多二三线城市里,人们觉得不如选购原料,自行定制。
关于“自己买钻做戒指”、“自己买珍珠串项链”到处都有人在争论。
正方看中的是性价比。以10万元预算为例,要买Tiffany或Cartier家的钻戒只能是入门级的;拿这笔钱自己去买钻,是可以做成1克拉的高等级圆钻,或异形钻、黄钻等产品。
反方同样有理有据,认为质量和工艺难以保证。比如有人在知乎上自述在安特卫普买钻石DIY,结果发现钻石的等级、切工、镶嵌都不尽人意,面对1克拉平庸的大钻——
“非常后悔,没有去C家T家买一个漂亮的小碎钻”。
1.我们广东重“人情”
我们观察广州,人们对国际奢侈品牌兴趣一般,原因我们之前分析过,周边佛山、中山、东莞等城市就更不流行买宇宙大牌了。
那广东人爱买什么呢?
比如,如果有钻石原石,我想妈妈们一定也会两眼发光地采购,再拿去加工定制,成就一枚同样“货真价实、简约大气、独一无二”的钻戒。她们预算充足,购物喜欢呼朋引伴一起行动,找熟人完成珠宝定制的工序。
我妈妈辈的阿姨们,大部分的消费都是花在朋友身上。广东人爱交朋友,又是外贸制造业发达的地方,一群人聚在一起基本上能凑成各行各业,生意往来多是帮衬朋友。
比如在佛山开了6家实体门店的爱琴珠宝。今年春节,我的多位阿姨为了公司年会,组团到此,每人都买了五位数的珍珠项链。
创始人是一位有着30多年珍珠养殖经验的女性,曾担任政府工作,依靠广阔的人脉在早期迅速“圈粉”了不少老顾客,老板和客户是多年的老友。
当我问到,为什么每次都到她家买时,一个阿姨表示:“那都是朋友。她有珍珠,我就做条珍珠链;她有钻石,就做个小钻饰,反正图个高兴,自己玩玩,也信得过对方。”
五位数预算,在很多高级珠宝大牌那里,都可以稳稳地入门了,但阿姨们觉得和购物中心里那些年轻漂亮的销售之间,没有老朋友之间往来的那种快乐。
2.“打金器”老传统不能丢
其实,这种爱好来源于更早之前。
广东人传统、迷信,大部分家里都还保留着“神位”供奉,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还会俸神上几支香。
结婚一定要穿金戴银,我去过不少婚礼,新娘不管穿西式白婚纱,还是中式旗袍,左右手加起来要带10支金镯子,脖子上还挂面包那么大的金猪,寓意吉祥。
还有孩子出生后摆满月酒,大人也很爱给的孩子们打造各种不同图案的金首饰,金钥匙、金饭碗是常见的了,近年来我还见过金葫芦、金算盘、金锅铲、金钢笔,代表对他未来职业的美好寓意。
还有一些简单粗暴的,刻有名字或祝福语的金块、金砖。
新娘戴“金猪”,国际大牌理解吗?
而细化到每个小城市,吉祥的“意头”还都不一样。就问国外的宇宙大品牌们哪个能弄得懂?反倒是周大福、周生生还抓住了点边,这也解释了为何周大福在国内依旧是闷声赚大钱。
对于广东人而言,定制让消费者充满了参与感,如你仿佛通过一份礼物,参与到了孩子的某一重要成长过程。
这样的人群其实不止大广东的老阿姨们。
比如,女明星们都早就有各种国际大牌珠宝,同时呢,李晨、贾乃亮也会DIY钻戒给他们的明星女友、太太,田亮在某综艺节目中也透露,每年都会给叶一茜做一只定制戒指。几年前好不容易收心成家的乔治·克鲁尼也自己设计了一枚戒指给太太。
为了更大的克拉数,或是体现特别的心意,总之古今中外都有人这么做。
3.大牌的设计和故事值不值钱?
那大品牌就真的性价比低了吗?
其实品牌的好处除了货真,款式好,还有品牌价值溢出。为何有两种消费者?分歧往往在于每个人对商品价值的判断——钻戒的价值就等于钻石加贵金属吗?品牌的设计、历史、故事值不值得我们付那么多钱?
最近在时尚圈的it单品还少不了Celine的PVC塑料袋,人民币左右,还早已断货售完。
不管这个塑料袋的制作工艺有多复杂有多坚固,我都能预想到我背回家时父母到爷爷奶奶辈会露出多么疑惑的神情,对“败家女”一定会大摇其头。
而妈妈们若花十辈的价格买上一串光泽感十足的珍珠项链,还带上定制二字,我都能想象出我的奶奶和外婆露出的欣慰肯定之微笑。
为何设计工艺在广东没有得到追崇?像我们此前分析佛山为何没有任何一家奢侈品店时所说的,广东人精明,这里有着多家大品牌的加工制造厂,又加之“广州十三行”过去的历史,人们对于潮流审美有一定的自信和自我坚持。
看着那些价值的包包在这些工厂一一贴上logo牌后,出厂价迅速提升10倍,广东人不愿意花这个钱。
实际上,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执着,如东北人爱穿貂。你一穿羽绒服的,就算背个爱马仕的包包,碰上一穿貂的都立刻输了。那这个奢侈品的隐形价值在东北也无法得到体现。
所以,当一部分人愿意花大价钱只为买一件印着LV或supreme的白衬衫时,也会有一部分人只愿意花大价钱买相对应足份的黄金、钻石或珍珠。
很难评价是前者更“高级”,还是后者更“聪明”?
但是数百年来品牌之所以称为“品牌”,是拿掉商标后依然具备辨识度。奢侈大牌并未见得如此“不值”。人们讨论每一季的新衣新品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是能带领品牌对全世界的风尚与审美造成影响的。
珠宝仅仅是加工定制,还是高级设计定制,说到底是制造业和创造业的区别。
4.论奢侈大牌怎样把故事卖给广东人
所以,奢侈大牌们就打算将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潜在客户拱手让人了?品牌如何让以广东为代表的“精打细算”的人群,认可自己的品牌价值?
首先,暂时不开店铺也是明智之举。毕竟,这样的城市和人群都尚未成熟,门店的运营成本又太高,未必划算。
其次,近年来各大奢侈品牌也投身电商平台,利用kol或多种渠道进行广告宣传,也不是一味地卖产品,而是以企业文化的宣传带动奢侈品教育,让人们满满接受,这个珠宝不仅是金属和石头,还代表着可能几百年来欧洲品牌的文化传承,代表着坚贞不渝的爱情神话……
中国是个仍在快速发展、不可放弃的巨大市场,麦肯锡在去年的报告就有提到,未来中国甚至会占到奢侈品市场一半的水平。
如果说妈妈阿姨辈们还对珠宝diy有神之迷恋,而摆在这一代年轻人面前,不管那个砖红色的小方盒子里装了什么样的东西,大部分人会直接选择打开那个印着烫金Cartier大字的红盒子,又或者是那个从小培养了不知多少少女梦的Tiffany蓝盒子。
而当这群年轻人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时,也许就是品牌进一步在国内攻城略地的时刻了。
而到那时候的国内设计品牌呢?得益于这些年广东老阿姨们的资本扶持,国内品牌也能生存下来并且不断成熟发展,又加之消费者的奢侈品教育不断完善,人们的审美不再被牵着鼻子走,那会比的就会是各自在设计上的真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