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佳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1、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分类和形式的总
体情况,培养学生书法修养。
2、欣赏代表作品,获得如何对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
练习。
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
量的书法练习。
2、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
美。
教具准备:毛笔,钢笔,书写纸等,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
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古今的优秀书法作品,
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
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
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
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
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
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
在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
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休式的书写艺术。
先让学生知道要学习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加课堂气氛。
二、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什么是书法?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呢?书法他是怎样
的呢?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通过幻灯片,从书法的历史、书法的演变、书法的形式,来了解
书法。
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些优秀的书法作品,
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
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
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一)书法历史:
①古文字系统(符号).
甲古文一一金文一一篆书
早在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
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
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
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
(又名金文);秦统--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
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
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文字)
隶书一一草书一一行书一一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
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
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
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狂草在魏晋出现,
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
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
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
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
象化。
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
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多字,可认识的约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
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
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
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
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
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
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
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
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
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
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
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
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
境界。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
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三)书法的形式
1、毛笔书法:
2、硬笔书法
钢笔字,圆珠笔字等。庞中华大师的硬笔字。
书法的形式,也就是书法的章法。规格大小。
书法口诀
点中周旋运笔锋,欲右先左横无平;
欲下先上坚无直,悬针垂露两分明:
撇勿过弯如劲啄,--波三折捺始成;:
钩挑顿处忽迅出,心手相应百日功。
四、作业
练习楷书,笔画的运笔。
五、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课件幻灯片。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
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
出的得失。让学生懂得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
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书法教案(二)
颜体书写--一笔画的写法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颜体楷书的基本笔法,能正确书写各种笔画。
2、通过书写楷书,提高审美水平,感受汉文字文化的魅力。
3、通过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掌握颜体楷书的基本笔法,正确书写各种笔画既是本课的重
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资料、毛笔、米字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法的基本知识,大家学得非常好,有谁来回忆
一下书法有哪些书体。(甲骨文---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一草
书一--行书一一楷书)
今天,我们学习颜体楷书的写法?颜体楷书的字体有什么特点呢?
二、讲授新课
1、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
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
3、传统写书法的基本工具:笔、墨、纸、砚
4、学习书写方法,找出柳体字的特点。
学习“点、横、竖、撇、捺”基本笔画的写法。
(在黑板_上示范运笔过程)
点:藏锋落笔、转笔向上、向右行笔、向下回锋、收笔则紧而活。
横:逆锋向左顿笔、提笔中锋向右行、顿笔回锋、收笔则韧而动。
竖:逆锋向上、转笔向下行、顿笔回笔向上急起、收则不滯而利落。
撇:逆锋转右下行、撇出则承接有情。
捺:逆锋向上、右下行顿笔、轻提、捺出则如切肉圆拖。
5、永字八法图法:
由学生自主发现笔画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作业
练习笔画的写法。
(发纸,告诉学生回家多练习,用米字格的毛边纸)
二、教师指导、点评。
书法教案(三)
临、摹和创造的关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
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但从学习
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
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
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
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
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
通,然后可以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
风格。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
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
-一、摹法:
(1)描红:
小学生初学写字,要先描“红模”。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
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
手上都能有个大概。
(2)摹书:
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
叫作“响拓”。
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
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
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二、临法:
(1)方格临写:
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
短排列匀称,有些依照。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
(2)去格临写:
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
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
---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
(3)分临:
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个字分拆开来,
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一点、--画的起止转
折,学它的笔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
(4)空临:
古人学习书法,随时随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笔,
坐着无事,画沙、画地;睡在床上,画被、画腹;甚至书空作势,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体的笔画结构的印象,用指画空临,也可以
收到效果。
(5)背临:
平时将所临写的碑、帖,熟记心中,临写的时候,将碑、帖合
起来,照它的笔法、结构,背着摹仿,写完之后,用原碑、帖来对
照,如果发现有不对的地方,随时重写更正。凡经过更正的字体,.
印象较深,以后便不易忘记,能收到较大的效果。
三、摹临法:
同时摹临:
先用透明不渗墨的纸,将所要临写的碑、帖摹出,然后用较薄的纸,
罩在要摹本上,再对照碑帖临写出来。既摹之后,对于结构、笔法
已经大概明了,再加临写,形体和精神,更可以结合起来,这对于
学习书法是很有益处的。
从前王羲之说:“始书之时,不可看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
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道润,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涩,
不可便休,两行三行临之,为取滑健能,不计其遍数。”(《笔势
论》)他所说的一遍正手脚,是说写第--遍的时候,要先把字的手
脚端正起来,手脚就是字的笔画,横、坚、撇、捺之类,先把它摆
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势,形势就是每个字的形体,因为第一-遍,只
能将手脚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体,到了第二遍就应该注意每一一个
字的整体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脚,第二遍注
意到整体结构,现在第三遍就应该求其稍微像原本了。
这是专指结构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应该注意笔法的时候,所
以说:“加以道润”。“道”是运笔沉着有劲,这是说运笔不论方、
圆,笔画总要挺拔;“润”是笔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笔太快,
墨气不匀,写出来的字,干燥枯焦,当然不会秀润:行笔太慢,笔
画滯肥,墨气钝涩,这样“润”倒“润”了,却以不“道”,就像
一个胖子徒有虚肉,不见筋骨,臃肿无力;行笔应该是不快不慢,
从容运行,写出字来,不肥不瘦,自然会秀润有劲;最末写到第五
遍,已经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说:“益加抽拔”。“抽拔”
的意思,就是笔能提得起来(在新学写字的时候,笔是塌在纸上,
提不起来的。),灵活运笔,纵横挥毫。如果运笔还是生涩,则并
末达到纯熟,仍要多写,不得计较遍数。以上是指练字的一-个阶段
来讲的。写到某一阶段可以达到某种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只
要按步就班地学习,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俗话说:“字无百日功”
,就是说,要经久不断的练习,才会见到功效。
四、读碑、帖法:
上面所说摹、临的方法,是学习书法必经的阶段,决不可少的。
而帮助摹、临,使得进步更快,还有读碑、帖的一一种方法。我们在
不临写的时候,把碑、帖摊开来对它的一-笔一-画,以至字体的结构
变化仔细端详。其次,再研究它的笔法,对它的起笔、住笔和运笔
中间的转折,都一--加以领会。这样,对于临碑、帖是有极大帮助
的。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临、摹的方法,知道了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
之路,也就是要继承传统,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
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书法基本功。
布置下堂课学具准备。
书法口诀
点中周旋运笔锋,欲右先左横无平;
欲下先上坚无直,悬针垂露两分明;
撇勿过弯如劲啄,--波三折捺始成:
钩挑顿处忽迅出,心手相应百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