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26次进考场,家长惊呼孩子

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喂!这里是高考考场,家长不能进去!”

四川成都某考场门口,一位白发老人拿着文具袋急匆匆地往里走,被保安拦住。

老人递上带有自己照片的准考证,紧接着又拿出身份证,工作人员经过多次核对后才把他放进去。

这是国内参加高考次数最多的一位考生,今年是他第26次走进考场,目标依然是四川大学。

他叫梁实,是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板,“高考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中国第一脑壳”都是网友们送给他的标签。

如今55岁的他,为何对高考如此执着?

这得从年说起。

高考失利不丧志,大学是心中的圣地

年,梁实出生于四川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父母都是当地乡镇学校里的教师。高考刚恢复时,他还是一个小学生。

那个年代,高考录取率非常低,十里八乡谁家出了一个大学生,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梁实小时候见过一个考上大学的远房亲戚,回乡时穿着白色的衬衣,口袋里还插着一支钢笔,浑身充满知识分子的气息,走起路来特别神气。

梁实对他羡慕不已,寻思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跳进龙门。

然而,老天没有赐给他超人的学习天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

年,16岁的梁实拿到高考准考证。当年,班里50多人,只有个被大学录取。

父母也希望他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兴许日后还能谋到一官半职,于是,送他去复读了一年。

然而,天不遂人愿,梁实第二年的高考分数离录取线还是很远。

因为做梦都想进大学看看,梁实提出继续复读一年。

5年,他跟大学依旧无缘。

年轻气盛的年龄,哪里能承受连续三次的打击?梁实不得不放弃,但还是有些不甘心。

因为是城镇户口,他在农村没能分到田地,一时成了待业青年。

为了能谋得一份工作,他在父母的安排下去读技校,进入峨眉冶金机械厂做修车工。

每天听着轰隆嘈杂的声音,干着重复枯燥的事情,再跟考上大学的那个远方亲戚相比,梁实感觉内心憋屈,就这样一辈子做一个车间工人,过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他实在不甘心。

所以,第一学期还没结束,梁实就从冶金机械厂逃了出来,他想另谋出路。

亲戚向他推荐了内江的一家国企,梁实在那里做起了木材销售员。动动嘴皮子的事情,对他来说很容易,清闲下来,梁实又把高考的事情提上日程。

6年,梁实再次坐进了高考的教室。

的确,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对那些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做题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梁实这样边工作边备考,高考更如喜马拉雅山脉,但他认为,自己每年的分数都在提高,照这样下去,总有一次会达到录取线。

一晃就到了20岁的年龄,经人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叫刘群的姑娘,二人很谈得来,人家姑娘等着做他的新娘,可梁实迟迟不肯表态。

因为,按照当时的政策,已婚者以及超过25岁的人均不能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考。

然而,老天好像故意捉弄人,又向是施了什么魔法,一连几年考下来,梁实总是被大学拒之门外。

年,25岁的梁实无缘高考,他只得报名参加成人高考,顺利地考入了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全家人为他祝贺,可梁实并不开心。在他眼里,只有重点本科才算大学,成人高考根本算不了什么。

因为年龄限制,梁实只能收起自己的大学梦,之后结婚、生子,经营自己的小家庭。

所有的人都以为高考的事情到此已结束,没想到,10年之后,历经生活波折的又梁实开启了高考之路,还一发不可收拾。

成绩过线却放弃,一心只为川大拼

儿子出生后,养家糊口的重担全部落在梁实一个人头上。他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上心,希望儿子以后能替自己圆了大学梦。

本以为就这样安稳地过一辈子,谁料,他工作的那家国企在第二年就宣布倒闭,梁实一下子就成了无业游民。

为了生计,他开始学做生意,卖过服装,卖过电视机,后来又卖起了建材。

年,梁实预感建材行业会有好前景,就向亲戚借来几万块钱,在家乡双流镇办起了一家建材厂。

为了谈生意,他经常走南闯北,四处奔波,皱纹填满了额头,鱼尾纹爬上了眼角。

年,建材厂还没走出困难期,梁实听广播里说高考取消了25岁的年龄限制,他喜出望外,在报名的第一天就去提交了报考资料。

“高考,我又来了!”梁实在心中呼喊。坐在阔别10年的考场,他找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只是,每天忙于生意,没有时间复习,他只考了00多分。一向支持他的父母,都站出来劝他别再为高考折腾,好好地赚钱照顾家庭。

但是,妻子刘群却支持他的决定:“就算高考是喜马拉雅山脉,只要肯攀登,总有一天会到达的。”

听妻子这么安慰,梁实感动不已。

年,他一边忙于生意,一边为高考做准备,遗憾的是在考试前夕生了一场病,不得不弃考。

生意越做越大,梁实在多个城市开了门店,也赚到不少钱。

不管走到哪里,每年高考报名的时段内,他都会去当地的招生办报名,乐山、绵阳、内江、成都等地都有他参加高考的身影。

然而,高考之路不如他的生意那么顺利。

利用空余时间一个人看书做题,遇到不懂的只能自己摸索,就如闭门造车,效率很低。

年高考前夕,梁实找到一家培训中心的高考补习班。但是,老师要求大量地刷题来提高成绩,可他习惯于想解题思路,不愿意动笔,又从补习班退出。

在成都交大附近,他发现几家茶馆里的环境适合学习。于是,他每天赶去那里,点一壶茶,边看书边等客户来谈生意。

他的员工、客户、还有茶馆老板都佩服他的毅力,还打趣地喊他“梁教授”。

但是,也有人对他的执念表示不解,包括他的儿子梁冬。

“要是能考上,我还真是服了你!”正在上高二的梁冬这样对父亲说。

“我并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我只是想考一个好大学,这是我的梦想,我想把它实现,不想让自己的人生有任何遗憾。”

梁实这样跟儿子解释。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是考上四川大学的数学系。

考试当天,妻子刘群给他准备了鸡蛋和牛奶做早餐,又目送他走进考场。

放榜当天,他还是名落孙山,妻子却说:“明年再接再厉。”

年,梁实陪着儿子梁实一起走进考场,父子俩暗中较劲儿。最终,儿子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后来又出国留学,毕业后留在国外的一家研究所工作。

而梁实,成绩还是00多分。妻子说,儿子已经帮他圆了大学梦。可梁实不认同,他说有了高考的机会,就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任何人都没法代替他完成。

但是,多年考下来,他真的感觉好累。

年,拿到第20张准考证,梁实准备做最后一搏,如果还是不行,他就彻底放弃。

那次,他奇迹般地考出了45分,首次达到了二本录取线,这分数给他带来了莫大的信心,他相信自己有实力。

但是,他放弃了填报志愿,一心想着向四川大学迈进。

或许是心太累,或许是能力已尽,梁实在年的成绩又回落到40分,比年下降了17分。尤其是理综试卷,他只拿到分,还有不少题没做完。

然而,政治这一科,虽然平时没做过一道题,但分的试卷考出了80分的成绩。

梁实决定改变策略,备战年的高考。

弃理考文有信心,再进考场引热议

很多人指出,梁实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但凡成绩好的学生,都少不了题海战术。

可他一直不喜欢做题,考试时间有限,就算把解题思路想出来,但手中的笔不听使唤,做题速度就跟不上来。

就说年,他的理综做试卷只做完了分的题,其他都是一片空白,最终拿到分,说明正确率很高,但得分不高只能深表遗憾。

25次考下来,他发现文科更适合自己,大部分都是社会知识,各科之间在逻辑思维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也不需要刷题。

于是,他在55岁的年龄做出了这个重大的决定,改考文科,但目标依旧是四川大学。

买好了参考书和练习册,梁实还是去成都交大附近找地方学习,那里的茶馆已经倒闭了三家,但他参考高考的决心没受到任何影响。

时而撑起下巴凝望远方,时而紧缩眉头陷于思考,时而拿笔在纸上写写划划。

为了高考,他要争分夺秒。

比起年轻人,梁实的记忆力不占优势,但是,他善于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而不死记硬背。

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他在考试前一个月还特意去了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找到一位老师问了高三学生的文综考试情况。

得知一般的学生只能考、分,梁实非常开心,因为他通过自测能考出分以上,有时候甚至能达到分。

“如果早几年改考文科,应该早就上了大学。”梁实略带遗憾地感慨。

今年的生意不忙,每天能投入6个多小时看书,而且不用刷题,梁实对今年的高考有信心。

如果实在考不上,他的妻子刘群也会跟他说:“明年再接再厉。”

“高考钉子户”的事情被传开后,网友众说纷纭。

有人说,考大学是为了找到好工作,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而梁实的动机非常纯粹,他没上过大学,就想考进大学,还是重点大学。四川是一个生活节奏慢的地方,年近花甲的人喜欢打打麻将享受人生,可梁实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依然在考场上奔走奋斗。他的执着和毅力,不得不让人敬佩。

也有人说,就算梁实被大学录取能学到顶流的知识,但他已经到了这般年龄,没法为社会创造太多的价值。

如果他挤掉了一个年轻人的名额,就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对其他考生也不公平。

还有人说,真羡慕梁实有一位好妻子,几十年一直惯着他宠着他,让他高考上瘾。

小编也来说几句: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事事皆考题。梁实作为爷爷辈的人对梦想还能如此较真,年轻人们,真该为自己的人生拼一回。

对这位“高考钉子户”,你想说些什么?欢迎在下方留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