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孩子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仅仅靠表面论断来粗暴地否定孩子,对于孩子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这相当于从本质上去否定,从而让孩子打不起精神,进而影响到他的一生。
“住口!我不听你解释”往往是这类家长的惯用语,且听听孩子是怎样想的吧。通过调查显示,孩子对于“住口!”“闭嘴”“烦死了”最为反感,也最容易和你对着干。当你对孩子说“住口”的时候,我想一般孩子都没有住口,而是强烈地辩解。这说明了,“住口”是最无力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次,去接女儿。见到一对父子正在大声吵。父亲正对儿子吼:住口!不是你拿的还能是谁拿的?原来儿子的同桌丢了钢笔,恰好他手里也有一只同样的笔。儿子说是没有拿,父亲坚决地认定就是他拿的,然后粗暴地从他手里夺过笔递给同桌,同桌拿过钢笔时突然脸红了起来,说这不是他的笔,他的笔是另一个牌子的。小男孩受了委屈,他的父亲却依旧嘴硬的说:如果不是你平时表现那么差,人家怎么会怀疑你呢?受了委屈眼泪汪汪的小男孩呆呆地站在一旁,我走了上去,企图制止他父亲这种粗暴的做法。
小男孩这样对我说:他根本就不听我解释,我怎么做都是错的!明明有时我想做好,他也会训我!而他的父亲却这样跟我说:每次训他都不改,真拿他没有办法。我问他:为什么不听他解释呢?难道每次都是错的?这位父亲摇头表示无奈,从他的眼神里我已经感觉到他的失望。如果别人不听你的任何解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况且他只是一个孩子,能依靠的只有父母,父母再把他推远了,他去依靠谁呢?没有弄清楚事实前,不要妄下论断,请听听孩子的解释吧。这时,父亲有点惭愧了!经过了解,男孩心里挺崇拜同桌的钢笔字,于是,也买来一只看起来一样的笔来练字,结果被大家误解了。可见,这时孩子心里受了多大的委屈呢?这都是大人独断专行的结果。想必这位父亲应该反省了。
学会倾听,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希望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从表面上去否定孩子,不听他的解释,结果造成孩子的委屈和心理负担。试想:一个经常在委屈环境里生长的孩子肯定会对社会产生消极的念头,尤其当他想辩解的时候,大人却在呵斥:住口!不想听你的解释,或是做错了还要狡辩等等,长期以往孩子想解释也懒得解释,从而放弃解释的权利。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和你对着干。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一个经常考D的孩子如果考了A,我们往往持怀疑的态度,认为他肯定抄袭了。就如上面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样,平时一直调皮捣蛋,懒得学习。给大家的印象他一直是个“坏孩子”,只要发生不好的事,都会无意中想到他。这种特有的固定否定态度无疑会毁掉一个孩子,从而导致孩子的消极态度。在他心里这样想:反正怎么做都是错的,又何必去学好呢?于是,坏孩子真的出现了。
所以,当父母认定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先不要急于下论断,听听孩子怎么说,然后弄清楚孩子到底怎么想的?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既不要去错怪孩子又要弄清真相后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教育。这才是为父之道。一棒子打死,无论对谁都是致命的伤害。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九尾狐)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