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故居民国洛神纪念馆

曾经听过许多人这样说:还没来到呼兰小城的时候,就知道有一部作品叫《呼兰河传》,有一位作家叫萧红。总能把黑土地、呼兰河、女作家连在一起,并由此启发了人们对古老文明而又神奇的这方水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情的向往。

正是这条出色的河养育一位出色的女儿萧红。萧红,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年6月1日出生于呼兰小城张家地主大院,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生命中走过了31个年头。不足十年的创作生涯为祖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学珍品,她的作品《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成为了现代文学经典,萧红被誉为“别具匠心、独具风格、高产多才的乡土文学作家”、二十世纪末中国两大才女作家”、“中国三十年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萧红故居纪念馆地处松花江支流呼兰河畔,距离哈尔滨30公里,哈罗公路由此经过,乘车可在公路大桥、火车站、会展中心乘坐、、路线路车,呼兰老城区第一站下车就到。萧红故居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北方独特的一角,留下了女作家萧红童年的足迹,是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文明窗口、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AA级旅游景点。萧红影响蜚声中外,纪念馆每年接待游人18万人次。

呼兰河水源远流长,寄托着女作家萧红对家乡的思念。呼兰小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呼兰,满语“烟囱”的意思,意为很久就有了人烟。萧红在她的散文中这样写道:“家乡是多么好呀,黑土是宽阔的,粮食是富足的,有顶黄的金子,有顶亮的煤,鸽子在门楼上飞,鸡在柳树下啼着,马群越着原野而来,黄豆像潮水似的在铁道上翻涌。”

萧红故居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共计面积为平方米。萧红故居年建成对外开放,年恢复了故居原貌,全貌平方米,分东西两个大院,东院张家(萧红家)主人居住,西院长工佣人居住,萧红笔下的王大姑娘、冯歪嘴子、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就居住于此。

故居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物都写到了《呼兰河传》中。远远望去,整个大院被灰色的院墙包裹着,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的凄美故事。

这里是女作家萧红出生并留下童年深刻记忆的地方,这里的自然规律和风土人情为她的文学成就提供了必要的养分,她虽然不堪忍受禁锢,为追求光明自由而愤然出走,但在独处他乡的生命最后时刻却对这里产生了无限的眷恋。

萧红故居正门门楼里侧“康疆逢吉”匾额,是民国十六年5月20日萧红祖父张维祯80寿诞时时任县长陆克遵、审判庭长郭席珍率地方各界人士赠送,并附匾额对联为:"耄壺堪钦林下优游乡望重,言行可表家庭和乐子孙贤”,萧红故居院中心圆形小广场矗立萧红塑像,全高2.47米,体宽0.83米,表现的是萧红在呼兰河边到潜水湾头静静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手擎一支钢笔正在阅读书籍的情景,从她深邃的眼神中也反映出萧红以笔做刀枪对黑暗的旧势力充满挑战,对未来充满向往的深刻含义。

进院右侧是东厢房,这里是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描写的有二伯居住的地方。此房是在萧红祖母去世之后萧红生母姜玉兰主持家务时建成的,曾经用于存放粮食,后来有二伯就住在这里。如今的东厢房是对游人开放的展览室,首先看到的是萧红一生走过的路线图,从这个路线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女作家一生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最远还曾到过日本的东京。

萧红原名张秀环,后改为张乃莹,祖籍山东莘县。远祖张岱乾隆年间闯关东到了里,当时张家有一大家族的人,有好多土地和作坊,家大业大非常兴盛。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曾在呼兰、巴彦等地担任教育督学。萧红当年由于不满他的封建阶级思想而与他产生分歧,离家出走。萧红生母姜玉兰在萧红9岁时因病去世,同年12月,父亲又娶梁亚兰,所以幼年的萧红尝尽了人间的冷暖。她曾在散文中这样写到,“九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尔打碎一只杯子他都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父亲看人的时候,眼睛都是转了弯了。”但是她却深得祖父的宠爱,祖父时常给萧红讲故事,教她背古诗,所以萧红从小在祖父那里就得到了很好的文学熏陶。

在萧红故居东院北侧有一菜园,是萧红笔下的后花园。这里占地面积平方米,种植着各种蔬菜和花草,是好多文人墨客非常向往井经常光顾的地方,有人形象地把后花园比做萧红童年的“百草园”。“往祖父的草帽上插花”、“把谷子当成了狗尾巴草锄掉”、“趴到大酱缸帽子底下睡着了”等故事都成了她作品《呼兰河传》中的经典片段。有“我”和祖父为主角,以美丽的大自然为背景,交融成一幅经久不朽的画卷展现世人面前,此时的后花园便成了故居的主题和亮点。

萧红纪念馆紧邻萧红故居西侧,是年6月6日萧红诞辰周年建成的,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分地上地下两个展区,面积为平方米。展馆外观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庄重,也是灰色为主,与故居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阶梯似的窗户象征书架,重叠式的房盖好比翻开的著作,墙面的青砖仿佛一本本耐人寻味的书。这里浓缩了整个萧红一生的经历,有文字,有图片,有萧红用过的东西和珍贵的手迹,以及和当时进步作家的合影照片。声光电一体,既有现代文明又古朴典雅,每天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室内布展为沈阳9.18纪念馆设计制作,展出照片、字画余帽,陈列萧红原物书箱数十件,立体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萧红的生平事迹和深刻文化思想内涵。

展厅分几个大主题和一些小主题,图文井茂地以萧红坎坷不凡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独具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为精髓,以萧红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为闪光点。还有电子微展馆,只要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