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波童年躲兵的日子

童年躲兵的日子

李岳波

四月阳光明媚,豌豆在地里成长,野花在路旁绽放,彩蝶在花丛飞扬,农人在田地里耕种。年4月9日,笔者来到中洲乡宝塔村,采访抗战见证老人,收集抗战资料。

躲兵经历

在原义合村,笔者第一个采访了罗树林老人。老人年出生,年当民兵队长,年入党并当初级社长,年至年当义合村支部书记。他说以前这里属荷塘十里二三都三保六甲,民国时期叫张吴冲村吴节文。村庄滨临洞庭湖的宝塔湖,丰水期水会涨至村庄前面的冲叉。

罗嗲清楚记得少年时经常跟随祖辈父辈跑兵,有一次正是插晚稻,听说鬼子从鹿角乘船到了村庄前的湖边,他的爷爷和父亲急忙带着他往山上躲。慌乱中他一不小心,脚被小树桩扎了一个大洞,血流不止,但也只能忍受疼痛,因为鬼子来了,没办法顾及,只能拼命往山上的刺篷里钻。等回过神后往屋场一晀望,只见二十多个日本兵站在宽阔的地坪里,还架了两挺机枪,挺吓人的。他跟爷爷和父亲在山上躲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鬼子离开后才颤颤惊惊跑回家。

罗嗲还亲眼看到过一架日本飞机掉在屋场前面的山坡上,飞机上有两个飞行员,一个被国军击毙了,一个跳了伞,因乡公所有叛徒,向密稽队通风报信,跳伞的飞行员被鬼子救走了。

罗嗲回忆,因吴节文不在日军进攻长沙的火线上,鬼子真正到村庄来的不多,主要来的是国军的便衣队和鬼子的密稽队,都是来摸情报的。当时跑兵也是乱跑的,只要听到哇鬼子来了,村民都非常害怕,就像扑机崽一样,朝荣家湾方向的赵李塘、文发村方向跑,最远跑到了一都(现在的联河、株树、兰塘一带),都是躲在山上的乱草丛中。

第二个采访是赵戊珍。老人年出生,鹿角街赵人,住在屈丫里,后嫁到义合村。她回忆说,有一次跑兵,全家正在吃饭,听说鬼子从鹿角出发了,全村人丢掉饭碗就跑,躲到山上的刺篷里中,茅草里,甚至是坟洞内。因年龄太小,爷爷怕她哭闹,就用手紧紧捂住她的嘴巴,喘气都困难。好在鬼子不久就走了,她又回到了家中。

第三个采访的是彭凤林。老人年10月出生,宝塔村彭定一屋场人。他回忆说,那时还小,才一岁多,跑兵的事是后来他娘讲给他听的。听说鬼子来了,他娘就抱着他往对面山上乱坟和柴丛中躲。他娘说他小时候很听话,不哭不闹,也不害怕。

鬼子的暴行

罗嗲记得,有一次村里来了鬼子,一个教书先生,姓刘,是岭上人(现在的七队),正在路上走,被鬼子发现了,朝他就是一枪,打中了腹部。他忍受剧痛往家里跑,肠子都掉在地上拖,进门就倒在地上死了,真是惨不忍睹。

彭嗲在山上躲兵时,他娘亲眼看到一个叫彭碧清的人,正在犁过的甲板田里走,被鬼子一枪打死了。村民屈中云的父亲,因鬼子进村后无处藏匿,就躲在房间的一个地窖里。过了好久,听到外面没有响动后就把头伸出来张望,看鬼子跑了么?谁知被鬼子发现,拖出来一枪就把他打死在一个树蔸旁。鬼子走后,彭凤林还跑到他家去看过,好悲惨的。

赵戊珍回忆,有一家人,两个小孩,小的还坐在椅枷里,鬼子来了,慌忙火急就只抱着大的跑了,小的还是一个婴儿,估计鬼子不会杀他,就来不及管。没过多久,他们看到禽兽不如的鬼子,竟然一刀将小孩的脑袋砍下,然后用刺刀挑着,举在空中玩,其他人则在旁边哈哈大笑。

鬼子投降后的生活

鬼子侵华期间都是以战养战,侵略到那里就大吃大喝到那里,有如一股蝗虫,侵占一地就随地掠夺。如吃猪肉,随地宰杀老百姓饲养的生猪,但他们只吃四条腿的精肉,其他的就一顿乱丢。吃鸡鸭,只吃双腿和双翅。鬼子想吃什么就千方百计搜寻老百姓家里有的来吃。不想吃的或吃不完的,鬼子就故意毁掉,如将吃不完的猪肉抛到粪池里;或者在吃不完的米饭上、猪肉上撒尿拉屎,极尽破坏之能事。这就是日寇投降前的生活状态。

再看鬼子投降后的生活状态。罗嗲回忆,日军投降时,有几十人住在他们村庄的堂屋里。那天他正在湖里捉鱼,只听到父亲在喊:“大家莫怕、莫怕,日军投降了,赶快回来。”他家的堂屋住了二十多个日本兵,为头的名叫“田所”,衣服上有字,日本人叫“咔吗他”。罗嗲就问鬼子,明明叫“田所”,怎么读“咔吗他”?鬼子告诉他这是日文的喊法。

鬼子投降后生活一落千丈。因为没有了后勤保障,大锅内煮的是稀粥,炒的是青菜、萝卜。不说吃猪肉,连炒菜放的油都很少。每当开饭,鬼子排着长队,每人用铝制的饭盒由炊事兵打一瓢粥夹一箸菜,然后各自端到地铺上去吃。后来连稀饭都吃不上,就到野外挖藠头,到田里抓哈蟆,到山上捉四脚蛇充饥。这是赵戊珍亲眼所见。

彭凤林说,因时间一长,鬼子饿得没法子了,为了充饥,只好将自己心爱的物品拿到附近村民家换红薯吃。首先以钢笔、手表、毛毯、皮鞋之类找附近居民换食物吃,继而以脸盆、子弹换取食物,聊以充饥。能拿出换饭吃的东西没有了,但他们又不愿饿死,于是到周边村庄帮人做零工和月工以换口饭吃。也不计较茴丝饭不好吃,但以求一饱。那时秋收大忙,这些投了降的鬼子就帮村民割稻打谷,帮农家挖地种菜。彭凤林有时也跟鬼子玩耍,鬼子还教他讲日本话,如喊“月亮”,日本话叫“赤叽”。虽然生活苦,但鬼子每天早上一黑早还是正常出早操操练。

罗嗲至今还清楚记得当时传唱的一首歌谣:“西山哥,天天问干何?呷点益母(日本人喊红薯为益母)交萝卜。”总之,只要有饭吃,这些鬼子什么农活都问着干。

李岳波,作者系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湖湘文化与抗日战争研究中心会员、新墙河抗战文化研究学会会长。

供稿:李岳波

编辑:毛向阳 赵 星彭新华

编审:汉 柏蒋中秋

本栏目主办单位:岳阳县作家协会

特别声明:本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望巴陵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谢谢阅读欢迎分享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觉得不错请点个↓↓↓巴陵文萃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