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8.html
文德桃李春风·萧县名校名师公益展示之上篇
编者按一座城市的价值不仅仅依存于赤裸裸经济指数、毫厘丈量,更在于其背后的历史和渊源。
纵观年的中华文明史,萧县可谓光彩耀人,这里自秦汉置县,春秋时期为萧国地,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三千一百多年建城史,有文献之邦之称。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教育繁衍昌盛,这里的人们也都遵循着祖辈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年12月12日,文德集团首驻萧县,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和远见未来的眼光,挖掘龙城之脉,创新城市建筑之美,通过精心的选址、完善的规划及先进的理念,旨在为这千年之都打造理想人居。
项目位于萧县城东核心位置,紧邻城市主干道公园路和顺河路,西侧是四千五百多亩的凤山森林公园,景点圣泉寺就在其中。实验小学、思源实验学校、实验中学等优质名校环绕项目周边。
所谓理想人居就是把建筑之美与古人的历史人文和当代人的安居乐业融合在一起。文德人三思之后,为项目取名桃李春风。
年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雪为萧县文德·桃李春风项目题字——桃李春风颂龙城。吴雪先生的题字是对萧县这座千年文明古城的赞颂,更是对文德·桃李春风项目高品质的认可。
“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而今,为了弘扬和传播萧县名校名师的伟岸形象,文德·桃李春风项目联合《安徽青年报》推出“桃李春风颂龙城”——文德桃李春风·萧县名校名师公益展示,旨在让尊师重教在千年古城得以传承。
桃李春风·名校名片
萧县实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创建于道光十八年(年),现为市级实验小学、市艺术特色示范学校。现有学生余人、教职工人左右。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写字教学、艺术教育是该校的一大特色。
桃李春风·校长访谈
对话萧县实验小学校长宋继昭
让素质教育在百年名校生根发芽
在萧县,实验小学是老百姓们交口称赞的家门口名校。百年的发展与积淀,让学校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无数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向无限的未来,用“桃李芬芳满天下”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百年来,实小人深耕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孜孜以求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走在鸟语花香、书声琅琅的校园,校长宋继昭感慨道。
熟悉宋继昭的人都知道,在任实验小学校长前,他曾是一所中学校长,如今,环境变了,教育对象变了,他能否带领这所百年名校再上新台阶?彼时,这个问题不仅萦绕在萧县的老百姓心头,也疑惑着每位实小人。“其实教育都是相通的,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们教育人的使命、培养目标都是一致的,只不过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认知、情感意志、思维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已”。宋继昭说,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让自己愈发感觉到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品德行为是多么的重要,而小学阶段正是打底子、强基础的阶段,为此,到任后,自己一直把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年,萧县开展了以“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为主要内容的“五好”教育活动,实验小学作为首批试点学校之一,以此为教育契机,成功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五好’每一点都很小,每一点都很接地气,看起来不起眼,但恰恰是小学教育最本真的状态”。宋继昭说,在他的理解中,“五好”教育是对素质教育最直观的诠释,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全面素养、奠定学生幸福成长的需要,所以这些年来,学校始终把“五好”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立足于萧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把“写好字”作为“五好”教育之首。同时,打造书香校园,在宣传栏中推荐好书,在班级设立读书角。卫生区包干到班级,号召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让素质教育在校园切切实实地可触可感。
教师是带动教学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关系着“五好”教育的落实与开展。宋继昭说,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素质,如要求教师每人每天一板粉笔字、每周两张钢笔字,利用大课间集中对教师的粉笔字进行集中培训与指导。每学期多次派教师走出去学习,接受课改新理念,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上课。派教师到江苏省南京市、我省合肥市等地参加经典古诗文诵读及教学培训,参观外地名校经典古诗文诵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前几年,五年级学生欧阳小影的《舞龙灯》被编入小学美术教材,且参加了在巴基斯坦举办的国际儿童画展;舞蹈《画乡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舞蹈《闹秧歌》在全国中小学艺术展中获三等奖、省一等奖;近年来,一大批书画新秀脱颖而出,他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先后在国际、国内大奖赛中摘取大奖,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地收藏,据不完全统计,年以来,学生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各种奖项达八百多人次;郭秋等学生在合肥市举办个人画展;《新语文学习》专门邀我校学生题写刊名;张紫薇(12岁)为学校题写的校名被社会广为赞誉……正因为如此,该校被人们称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摇篮”。年,省翰墨传情工作委员会把该校作为国学教育基地、书画示范教育基地、皖北书画创作基地。
“可以说,‘五好’教育是一股强劲的教育东风,为这所百年名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宋继昭指着学校门口出于该校学生之手的校名、走廊上充满童趣的画作、书法室四面墙壁上张贴的师生作品,以及近年来的获奖证书、奖杯,如数家珍,师生的点滴进步,在这位校长的脸上漾成一朵朵花。
杨刚:深扎讲台十五年为国育英才
名师档案
杨刚,萧城一中教师、高三年级主任。从教以来,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县级优秀班主任”、“宿州市优秀教师”,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班集体”,所教学生李佳慧被评为“宿州市优秀共青团员”、“全省优秀共青团员”,每届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精英人才。
事迹简介
年,杨刚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心系家乡,热爱教育事业的他毅然回到母校任教,这一教就是15年。工作中,杨刚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行为准绳。只要分配给他的任务,无论是什么任务,从不埋怨,尽一切可能做好。特别是在今年的抗疫中,杨刚始终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认真执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努力做好学生的线上教学和学生的返校复课工作,时时刻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疫情防控期间,始终坚持两手都要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学),两手都要硬。把学生的成绩受疫情影响降到最小,把教学质量抓到最好。杨刚和学生相处时,处处想着学生,以宽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的一切。但是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要求非常严谨。所以在学校举办的一切活动中,杨刚所带班的学生表现都是最优秀的。
陈崇洲:用爱滋润着每个学子的心田
#FormatImgID_2#
名师档案
陈崇洲,萧县中学教师。年9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先后获宿州市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宿州市第三届“教坛新星”称号。年、年被评为第三届、第四届宿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在报刊发表论文近10篇。在市级论文评选中,《实施文本细读,提高阅读效果》获评一等奖,还有多篇论文分别获得市级二等、三等奖。主持完成市级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事迹简介
自年踏上三尺讲台,陈崇洲始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充满魅力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深信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一片沃土,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便是蓬勃生长的秧苗。他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以知识为泉源,以学问为甘露,更以爱心为春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多年来,他培养出来大批优秀毕业生。多届毕业班获学校评比第一名,众多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双一流”大学。
教学中,陈崇洲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教法、学法,课堂上注重以活动为主线,强调对话教学,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担任班主任期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管理班级,以真诚热烈的情怀陪伴学生,以灵活新颖的思维搞活管理模式。开展读书活动,开设周末影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拓宽第二课堂。
谢圣梅:在墨香中与学生教学相长
名师档案
谢圣梅,萧县实验小学教师,省优秀教师、宿州市学科带头人、宿州市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在《小学教学设计》《安徽教育论坛》《行知研究》等多家刊物发表,多次在徐州市、宿州市四县一区上示范课,所带班级被授予“宿州市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
事迹简介
“教书和写字一样,一撇一捺,都需要耐得住性子,慢慢打磨”。从教多年,谢圣梅是这么教育学生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在她看来,“书画立校,翰墨育人”一直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身为教师,只有自己写了一手好字,才能教好学生。
年,县教育局教研室举行写字教学比赛,谢圣梅代表学校参赛,她自费购买教学、书法等书刊,反复琢磨,并跑到邻校向前辈请教。最终,她捧回一等奖奖杯。年11月,宿州市写字教学研讨会在该校举行,校领导安排她上写字综合练习课,面对新的挑战,大家都替她捏了一把汗:彼时,谢圣梅的孩子不到两岁,爱人在乡镇上班,很少在家。就这样,她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白天上课,回家带娃,晚上熬夜做教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执教的《多姿多彩写横画》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称赞,教学设计在《小学教学设计》发表。
正是这种付出,谢圣梅在学生中拥有较高的口碑,她的课被学生称为最喜爱的课,书法教学中,她对教育的领悟影响了很多学生的成长。
张晓鹏:不忘初心执著奉献
名师档案
张晓鹏,萧县实验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曾先后获省教坛新星、宿州市骨干教师、宿州市优秀教师、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宿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年以来,学校少先大队部两次获省优秀少先队集体,两次获宿州市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
事迹简介
萧县实验小学共有学生六千多人,分为个班,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张晓鹏除了完成学校少先队的日常管理外,还担任着五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兼一个班班主任。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喊苦叫累。
在扶贫活动中,他了解到一些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便主动报名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同时,他组织了一批优秀少先队员,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自备礼物,到萧县刘套镇三大家小学送教、慰问。
年春,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新学期开学的脚步,学校精心组织了“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为了能把“停课不停学”落到实处,张晓鹏根据儿童诗活泼有趣的特点,利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482.html